上上千 发表于 2023-06-18 10:35:21

商业案例之腾讯------艰辛的融资之路

上篇我们说到了腾讯最初的创业史,和QQ成立的故事。但一个好产品不等于一个好公司,腾讯是经历了生死的挣扎以后,才来到今天的。这篇我们就讲一讲这段历史。

丨用户增长Vs.资金困境

上线几个月之后,OICQ的增长就成了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有一段时间, 用户数每90天就增长4倍 。几个月之后,腾讯的后台服务器已经完全承受不住了,必须买新服务器,但是一台配置好点的服务器起码要五六万,对于当时的腾讯来说,这个成本是相当高的。

一开始,马化腾自己去深圳华强北买了一堆零件,自己先攒了一台山寨机。但是很快这也不够用了,而且还老出问题。当时腾讯的创始工程师徐钢武自告奋勇在距离公司不到400米的地方租了个小房子,一接到服务器警报就第一时间冲到办公室。他在那里一直住到了2004年前后。

当时的腾讯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发布仅仅九个月之后,OICQ的注册用户就到了一百万。而相对应的是,公司账上就只有一万块现金了。

最终大家商量,咬着牙一起再投入50万,然后把五个创始人的月薪拦腰减半,马化腾和张志东每月领2500块,其他三个每个月1250块。而且有段历史后来腾讯很少提及,那就是马化腾和团队一度想把公司卖掉,他们的开价是300万。但跑了很多家公司之后,全部都被拒绝。因为大部分公司当时都不知道怎么给互联网公司估值,大部分还在看腾讯有几台服务器、电脑,甚至桌椅板凳。结果出价最高的是60万。

当时几个创始人还非常不害臊地各种管朋友借钱,因为银行是显然不会贷款给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的。当时至少有两位有钱的朋友借给过腾讯20万和50万。马化腾问能不能用腾讯的股票来还债,他们都婉转地拒绝了。甚至有一位慷慨地说:“你要真的没钱了,不还也可以,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在几乎弹尽粮绝的时候,创始人之一的曾李青建议马化腾去找一找“风险投资”,这也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丨腾讯的第一个救星——IDG

腾讯命中的第一个救星是著名的风投机构IDG,这是一家美国老牌的投资集团,进入中国很早,当时在深圳负责看项目的人叫王树。曾李青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个20页的商业计划书。当时马化腾还在生病,他硬是把马化腾拉起来去参加会议。

王树其实当时也对腾讯非常犹豫,而且他知道这已经是他们的生死关头了,如果IDG不投钱,这家公司可能就真的倒闭了。

王树后来回忆说,当时他问马化腾:“你怎么看你们公司的未来?”结果病怏怏的马化腾沉默了好久说:“我也不知道。”旁边的曾李青简直都要哭了。很多年后王树说,正是当年马化腾的这个回答让他对马化腾另眼相看,觉得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领导者,值得信赖和合作。不过这是不是对当时情况的美化,和一种成王败寇的理解方式,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毫无疑问,王树在这笔交易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不仅坚持了这笔投资,后来IDG在互联网泡沫之后,想在后面一轮融资里卖掉腾讯的股票,还是由于王树的坚持,最终保留了7. 2%的股票,没有让这条大鱼完全溜走。

丨腾讯的第二个救星——香港盈科

但另一个投资方就没这么幸运了。当时在IDG这轮融资的时候,曾李青还找到了香港盈科,这是大名鼎鼎的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创办的企业,他们也有意向投资腾讯。

当时马化腾和曾李青给腾讯估值550万美元,想要募资220万美元,也就是要出让40%的股份——回想一下,孙正义找到马云的时候提出的占股比例其实更多,是49%。现在来看,第一次融资就出让这么多股份显然太不合理了,而当时的马云账上有500万美元、身边有个蔡崇信,所以把孙正义的49%生生砍下去一半。但是马上弹尽粮绝的腾讯可没的谈判了。

马化腾当时计算,未来一年买服务器加发工资至少要一千万,所以最后要价200万美元,之后又加了20万美元是因为还要送一些股份给中间人。最终, IDG和盈科决定投资腾讯,一共出资220万美元,各占20%。

结果,也就一年时间,李泽楷可能做了他人生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因为他把这20%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下一轮的新投资人。

不得不说,风险资本的目光有的时候的确是短浅的。在拿到投资之后的整个2000年,腾讯的QQ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仍然没找到盈利模式。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爆裂之后,IDG投资的很多企业都遭受重创,于是他们萌生了退出腾讯,找下家接盘的想法。

当时他们找了新浪的王志东,被拒绝了;又找到搜狐的张朝阳,也被拒绝了。毕竟在股灾的影响下,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而神奇的是,腾讯的现金流有多差,它的用户增长就有多好。等到了2000年年底,股灾阴影下的QQ用户还在狂涨,很可能再过半年用户数就突破一亿。结果硕大的中国,愣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买他们的股份。

丨腾讯第一大股东出现

这个时候,一家没什么人知道的投资机构走入了历史。如果你看了我们这周第一篇专栏,应该还记得腾讯如今的第一大股东叫MIH,占股有1/3之多。他们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腾讯的。MIH是南非最大的付费电视运营商,同时也做很多投资。而当时找到他们的,是负责中国投资的网大为——别看这个名字是中国的,但网大为其实是美国人,不过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也许,腾讯在命中注定就是网大为和MIH一生寻找的那个完美的投资案例。在接触了腾讯团队之后,MIH很快就决定投资腾讯。他们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MIH给腾讯的估值是6000万美元,也就是上一轮融资的11倍;第二,MIH希望成为第一大股东。

结果IDG大喜过望,因为在互联网寒冬期还能有10倍以上的收益,实在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而李泽楷一开始并不想卖掉股份,但到了2001年中,盈科因为收购香港电讯举债太多,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巨额亏损,只好把全部20%的股份卖给了MIH。

就这样,偶然闯入的MIH最终持股45.5%,变成了除了团队之外的第一大股东。不得不说,MIH的腾讯股份能拿到现在,也印证了它们不凡的眼光。

而对于腾讯来讲,这次融资让它从此以后基本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拿到这笔钱后,不论是QQ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始靠短信、彩铃、图片等等增值服务收费,还是后来推出的QQ秀,都是腾讯顺水推舟顺理成章的发展。

某种程度上来说,腾讯是极其幸运的。因为它两次关键的融资都发生在互联网股灾时期,如果没有这些救命钱,如果当时真有人300万收购了腾讯,如果任何一个创始人不愿意继续融资,可能今天我们都不会见到这样一个娱乐和社交帝国。所以我常说,人生很多时候都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运气是生活中很大的一个因素,但是如果不去做点什么的话,运气怎么又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呢?下篇我们谈谈腾讯的游戏帝国,敬请期待。

宁采臣哥哥 发表于 2023-06-18 10:36:47

看。                     

isms_TMwTzLCP 发表于 2023-06-18 10:38:16

是吗                                    

ogg778 发表于 2023-06-18 10:38:48

富贵有你更精彩。

赤耳 发表于 2023-06-18 10:39:01


富贵有你更精彩。

戒赌 发表于 2023-06-18 10:41:15


富贵有你更精彩。

黑化 发表于 2023-06-18 10:43:02

看看!                  
https://s3.bmp.ovh/imgs/2021/11/52c5cb5673b04952.gif

雾隐 发表于 2023-06-18 10:44:01

来看看,支持一下。

一生一个她LA 发表于 2023-06-18 10:44:15

看看                        

尋秦 发表于 2023-06-18 10:45:33

帮顶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商业案例之腾讯------艰辛的融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