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鸡蛋还能预防流感?
人类整体寿命大幅提升也是因为疫苗技术的出现。现在除了新生儿必须要接种的疫苗之外,其他疫苗最常见的就是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用量其实非常巨大,每年都有上亿支的规模。
但你知道吗?流感疫苗大部分是用鸡蛋做的。
这些疫苗从开始动手准备到注射到人体,大约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我们拿2009年 H1N1 流感疫苗来举例。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刚刚入夏的时候就已经动手准备了,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每年全世界各地都在流行不同类型的流感,世界卫生组织为了信息共享搭建了一个数据平台,全球各地的实验室都可以把采集到的流感病毒样本数据提交上来。
然后世卫组织根据这些数据去猜,明年冬天会流行什么样式的病毒呢?
流感病毒千变万化,每年都会发生若干小变化。但变化总是依据之前的样式,所以不会从流感病毒变成别的什么病毒。它大致的样式是作为一个标准型病毒,然后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加入他们觉得下一个冬天会流行的流感病毒的外观。
这个过程还真有点像预测明年冬天流行什么服饰那样。其实每年预测的结果都不太好,但也没办法,这就是目前人类预防流感能做到的最好的水平了。
疫苗制造流程
预测的型号和标准型号的混合大约需要20天的制备时间。
然后要验证它们确实可以大量地在鸡蛋里生长,不会导致鸡蛋死亡,这个确认过程大约也需要20天时间。
然后世卫组织就开始制作标准化试剂,药企拿到这个试剂就能根据说明书知道多少量的试剂可以产生多少单位的疫苗,这需要3个月的时间。
药企拿到标准化试剂后就要开始找鸡蛋供应商,这些鸡蛋跟我们平时吃的不太一样,因为这些鸡蛋必须是受精过的,而且还是需要在受精后9-12天内进行感染。所以药企要在时间上把控得非常好,分批的进行,养殖场那边下着蛋,药企这边就得给鸡蛋注射病毒,被感染的蛋经过3天的培养,这时候病毒就足够多了。
然后把鸡蛋磕开,蛋清取出,把含有病毒的蛋清收集在一起,用分离手段把病毒滤出来,这时候得到的已经是几百公斤或者几吨的病毒了。这个时候,它们才是真真正正的活跃的流感病毒。
为了安全,需要把它们灭活,一般是用福尔马林充分杀死病毒。免疫系统识别是不是外来入侵,判断是不是要作防御,主要是看入侵者的外壳,如果外壳是已经登记在册的,就知道这是自己人,不要开枪。如果发现一套外壳没见过,那就要抄家伙一起上了。那些被灭活的病毒虽然已经死了,但外壳还是完整的,仍然可以给免疫系统演习用。灭活主要是病毒都死了,注射到人体就安全多了。不会因为某些人疲劳,身体状况不好,免疫力低下,他这时候如果注射了没有灭活的疫苗,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灭活的过程大约需要2周。
然后再检验无菌性,确认浓度,灌装成针剂还需要2周的时间。
所以整个过程下来就是接近半年,其实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向鸡蛋中注射病毒
疫苗技术从设计,到检测,到生产,听着好像是遥不可及,但没想到工作量最大的一步操作,竟然是在离日常生活近得不能再近的鸡蛋中完成的,为什么呢?
因为鸡蛋是一个很好的无菌培养单元,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方便的挪动,内部还没有细菌污染。
假如这样一个环境是人工制造的,成本可不低,但是鸡蛋就帮人们实现了。
疫苗的历史
疫苗技术的历史其实不短,如果从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最初它的全部过程都是我们可以理解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后来行业发展了,渐渐有人可以通过它盈利了,再往后可以盈利的人之间就出现了竞争,这项技术的水准就开始飞快地提升,很多环节就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了。
咱们来说说它最初的样子,连没受过教育的人都可以理解。
在欧洲中世纪,甚至是中国的宋朝,给牛挤奶的事通常是女人负责,牛也会生病,也会长痘,有的牛会在奶头附近生小脓疱,那几天牛的精神也不是很好,不过还能产奶,所以农妇们也继续挤,但偶尔会弄破小脓疱,尤其在冬天,也没有护肤品,农妇手被冻裂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脓疱有时候就会混着牛奶流到裂口里。
天花病一直伴随着人类,一旦感染很容易全村流行,尤其是在大规模流行的时候,人们就发现,挤奶的农妇没一个得天花的,她们挤奶,又接触牛奶头的脓疱,和她们不生病之间的关系,就被人注意到了,就觉得这可能是高度相关的。
虽然没有什么循证医学的想法,但对古人也不能要求太高,所以那时候就开始有人愿意试,就是偏方治大病的想法,用牛奶头的脓疱涂抹自己的伤口,结果这样真的能抵御天花。
当然,我说这个故事并不是要鼓励各位学习这样的思考方式,但不得不承认,人类第一次成功利用免疫的道理给自己接种了疫苗,就是通过这种农妇都可以掌握的土办法。
第一次有医学证据的疫苗接种是1880年,当时巴斯德已经研究狂犬病有好几年了,这几年里他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主要就是把从一只疯狗唾液里提取的病毒,感染兔子,然后再用上一代兔子的脊髓液感染下一代的兔子,这样感染的时候毒性会下降一些。
经过90代感染以后,毒性已经变得很弱了,然后把第90代兔子脊髓取出来磨碎用太阳晒,意思就是让阳光杀灭病毒,他把晒了不同天数的粉末再分别去感染其它狗,有用晒了一天的,仍然可以感染狗,然后挨个试,晒2天的,晒3天的,一直这么试下去,试到晒了15天的粉末时,终于发现狗不会被感染了。这剂粉末他当宝贝一样留着。
也正好是在这剂粉末制成的时候,有一个可怜的母亲抱着一个9岁的孩子来求助,那个孩子已经被疯狗咬了,过了好几天了,医院听说是被疯狗咬的,都不收治,结果这个本来要死的孩子就成了全世界第一个被疫苗挽救生命的人。
他长大以后虽然没有什么特殊才华,但作为感恩,当了一辈子巴斯德研究所的门卫。1940年纳粹攻占巴黎的时候,这个门卫在研究所里自杀了。
其实如果以现在的要求来看,巴斯德时代生产的疫苗没有一支是合格的,但那时候用的技术讲给现在的人听,大家都能听懂。
今日知识小结
这期我们说到的科学思维是,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技术的复杂性,疫苗这个东西多亏还有用鸡蛋做培养的步骤,让我们好像和这项技术多少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联系。
可是疫苗技术还会继续发展,使用的很可能是基因编辑,再加上细胞培养的结合方式,那个时候,一个行内人向大众解释疫苗是怎么制造的,可能对大部分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很可能是一步一个坎。
所有技术发展下去终将走到外行完全不理解的地步。那时,如果因为长期不学习而走向了对各种新技术都排斥,都担忧的认知状态的话,恐怕一辈子就没有机会补课了。
看看 科学 帮顶一下了………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好的 谢谢科普。
看下 不懂楼下是大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