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千 发表于 2023-08-03 10:21:21

科学思维------食物寒热是什么?发炎是什么?


问答01
董峥:食物的寒性热性是什么,比如螃蟹就是寒性,羊肉就是热性。人的体质还有寒性体质,是怎么回事?

最简单地说,这些理论是古代人对食物和人体作用后总结出来的规律,比如食物分寒热温凉,这算四气,还有五味,酸甜甘辛咸。

分类依据也就是通过粗略的观察后得出的某种属性的抽象,比如:

日照充足的地区产出的食物,大都是热性,日照不充足的,比如木耳,就是寒性的。
对于肉类来说,爱活动的动物就是热性,比如狗,不爱活动的就是寒性凉性的,比如猪。
吃完了以后,口舌生疮的就是热性的。
含水分比较多的,夏天吃了降暑的就是寒性的,冬天吃了浑身暖洋洋的就是热性的。

大概就是以上这些逻辑。

没办法,古人对事物的综述和抽象能力本来就有限,只能用这种程度的观察得到这样的结论,野猪也是猪,活动能力一点不比狗低,那它算寒性还是算热性呢?

另外,现在出现的转基因农作物、冰淇淋、巧克力,这些出现了以后更难归类了。实际上很多所谓的热性食物、寒性食物导致的身体反应都有正经的医学解释。比如:

有人说荔枝是热性的,吃完了不但流鼻血,还有牙龈出血,这就是因为它是热性的,所以吃完了上火。而实际上,是因为熟透的荔枝有很高含量的果糖,果糖是一种不能被身体直接吸收的糖类,虽然它也有甜味,但它需要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才可以被吸收,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维生素 B2 和 B6,所以一次吃大量果糖,体内的维生素 B2 和 B6 的储量就耗光了。而维生素 B2 和 B6 缺乏的典型症状就是粘膜容易破损,所以凡是在身体上有大面积粘膜覆盖的地方就容易出问题,比如鼻粘膜破损就会流鼻血,口腔粘膜破损就会口腔溃疡,还会出现唇炎、舌炎、口角炎,这些就是突然食用大量果糖,一下把身体储备的维生素 B 族耗光了导致的。

科学研究对维生素 B2 和 B6 是如何影响辅酶的生成,辅酶又是如何参与蛋白质和糖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DNA 的复制、修复,还有细胞分化中是怎么起作用,怎么形成的粘膜,研究都很多。

在完整的生物和医学理论中,现在已经没有缝隙容纳古人粗糙的观察经验了 。古人观察不细致,归类没依据并不丢人,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人在那时拥有的认知水平也一样低下。

比如古希腊,被认为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源点,但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这个理论,解释身体由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组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人就会生什么样的病,也是一大套理论。

但等我们进步之后,这些从前不精确不正确的内容,在现代科学体系里就容不下身了。中国还在进步的途中,所以还掺杂着古人的经验,可大趋势是,科技水平越高,这些内容就越难容身。

问答02
关于普洱茶我来补充一下,有人问红茶也是发酵的,能不能喝?

其实这些茶都能喝,普洱茶也有能喝的。

咱们先说“发酵”这个词,其实它放在红茶这里是一种“误用”。

因为发酵这个词是应该用在蛋白质和糖比较多的食物上的,就是酵母菌、乳酸菌这类厌氧菌以糖和蛋白质为食,成为“污染”食物的主力军,当然,这里的污染是加引号的,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只控制让某几种厌氧菌在上面生长。

如果不加控制的话,空气中有几百到上千种细菌的孢子的,不加控制,它们落在食物上就长出千奇百怪的菌,比如在家里清洁的环境中,每一立方米都会有上百个细菌或者孢子飘着,所以防不胜防。大多数细菌在食物上都是边吃边拉,拉出来的物质对人体就可能有害,比如黄曲霉菌拉出的黄曲霉素就超级致癌,我们之前说了。

但正经发酵中,我们通过控制的厌氧菌拉出的东西对人体是无害的,有些还有益处。除此之外,对蛋白质物质的发酵,会让大分子蛋白裂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说不定就有不少是谷氨酸,这个味道飘出来就是鲜得不得了的味道,你想知道什么味儿,可以想想酱豆腐、酱豆腐的鲜味儿。这些就是正经的发酵。

红茶的发酵只是借用发酵这个词,实际并没有微生物参与分解什么,只是通过揉搓,把茶叶弄碎,让叶子里带有茶香味儿的物质和空气接触,目的是让它们氧化,比如这些有机酸、茶多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之后,还会生出另一种味道,是其他茶都不具备的,味儿也不错,所以就相当于比原来的新鲜茶叶有了更多一种的选择,结果这个过程也被叫做发酵了。

所以你问,红茶能不能喝?那当然能喝了。

普洱茶就不一样了,它真的是在控制很不严格的条件下,让各种真菌、细菌、孢子落在上面,这就是一种微生物的污染了,这个污染没有引号。

另外,相信各位细心的,或者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的人,也看到了一些反驳文章,里面也列了数据。但是我们要留意的是:

出这些内容的人是不是利益相关者?如果是,对材料信任度要下调;
对方是不是在事件曝出后才抓数据,搞测量,如果也是,那更要看是不是利益相关者,如果也是,那他找的证据、测量到的数据,会更倾向于展示利于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信任度还要再下调。

对于一种食物是不是被污染了,不论是,还是不是,证据都是很好找的,比如放了1个月的麦当劳汉堡还没有没腐烂,这样的例子都能找到。所以我们要找到一大堆茶叶没有被污染的例子,是很容易的。

说到底,到底会不会致癌?或者有多少被污染,多少没被污染,这只能由有能力,而且足够公正的第三方去实际调查。

在资料披露很少的情况下,非要局限在那些零零星星的证据上,那反而会得到误差很大的结论。

但我们这个专栏是要说科学思维方式,当你发现一种小众茶叶在几年内,价格暴涨,而且这个圈子崇尚存放了几十年上百年的食物吃进肚子里,这种严重过期的食物还是被推崇的,这本来就是一个拥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高度警惕,敬而远之的东西。



问答03
还有同学问,发炎是什么,消炎药都是抗生素吗?

这个简单地来说,发炎是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比如局部温度略微升高,细胞液外渗,整体看过去的肿胀,比如嗓子肿了,或者伤口附近肿了。

身体干嘛要做这样的反应呢?

就是因为那里被入侵了,身体要组织兵力去迎战。

有时候敌人是病毒,有的时候是细菌,有时候甚至什么都没有,只不过是关节软组织反复的磨损,这种受伤的信号或者被入侵的信号,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化学物质,比如介素,通过血液传递扩散,然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接到命令后,就涌入到伤口,或者被入侵的位置,参与其中,在局部打仗,或者清理战场。

所以消炎的过程就对应着发炎,让这种身体准备去迎战的反应消失,这就算消炎了。

比如扁桃体的感染、发炎,我们使用抗生素,让聚集在扁桃体附近的细菌死亡,病原体死光光,就不会再刺激身体不断地产生迎战的信号,这是一种消炎,就是用抗生素。

但我们也可以只针对迎战的信号作调整,比如设计出一种药物,就是故意不让身体对入侵作出反应,用了这种药物,也会让本来应该出现的炎症反应消失,这也是消炎,但用的就不是抗生素了。

而且这种消炎就属于治标不治本,可能病人会感觉舒服好多,因为炎症反应往往还伴随着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是前列腺素的大量分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受损部位都会肿胀,现在不疼也不肿了,就会觉得舒服。

但是因为病原体还在,而且没有来自身体内部的抵抗力,所以病原体会迅速占据优势,继续下去,人的生命都会有危险。所以这种专门设计出来的药物,来终止迎战的反应,也算消炎药,但在有细菌感染的时候,用它是很危险的。

那你说干嘛还要设计这样的药呢?

就是有时候身体的反应是过度的,本来没有入侵,它觉得有,于是我们的身体就感到难受,这时候就用这种药来制止一下。但如果把这种药用在病原体入侵上就坏了。

比如20年前电线杆子上贴着各种治疗淋病梅毒的小广告,那些小诊所的骗子游医就会把类皮质激素用在各种皮肤病患者身上,这些患者用了药,马上就会感觉好轻松好舒服,但实际上病原体还在,只不过终止了迎战的信号。

以上这些就是发炎,消炎药,抗生素的一些基本概念。



大嘴 发表于 2023-08-03 10:22:02

帮顶一下了………………

梦想天堂 发表于 2023-08-03 10:22:18

科学思维………………

相逢 发表于 2023-08-03 10:30:56

支持                                 

365092196 发表于 2023-08-03 10:34:27

赞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小笑 发表于 2023-08-03 10:36:48

知道了         

饼干 发表于 2023-08-03 10:37:47


科学思维………………

雾隐 发表于 2023-08-03 10:50:14

来看看            

dbdd 发表于 2023-08-03 10:56:00

科学思维………………

沈总 发表于 2023-08-03 11:04:07

科学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科学思维------食物寒热是什么?发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