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冰雪曾经覆盖整个地球
这一期我们说一说地球上冰的历史,因为地球曾经被冰雪覆盖过,而且还不止一次,这个就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生命史,它的精彩程度不亚于外星文明到访地球。自从地球有生命以来,一共经历过5次大冰期,在大冰期里,地球大部分地区都是冻成冰的,运气好的时候,只有沿着赤道的部分有绿色植物,这就叫冰期。
不是冰期的时间,对应的叫做温室期。温室期的标志就是南北极都没有冰盖了。不过在每个大冰期里,温度也是起起伏伏的,有高有低。温度低的时候叫小冰期,温度高的时候叫间冰期。
科学家们对地球生命与气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显生宙,什么意思呢?
地质年代按照宙、代、纪、世、期来划分。显生宙从名字上也好理解,就是出现了大批生物的年代,也就是从5.1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开始,到今天全都是属于显生宙。你可以看到,有的时候冰期只有窄窄的一小条,就志留纪跟奥陶纪中间这一小段时间。
现在大家生活的年代是第5次大冰期的时间,它是从260万年前启动的,在那之前南北极都是没有冰的。而第5次大冰期里,还有7个特别冷的小冰期,跟7个比较暖和的间冰期,而我们今天就处于第7个间冰期,也就是稍微暖和一些的时期。
上一个小冰期是在1.8万年前出现的,就是1.8万年前地球被冻上,上半部分几乎1/5全都被冰雪覆盖了。
你再看这中国的东部,已经找不到朝鲜半岛了,那是因为海平面下降了,整个渤海、黄海的海底在那个年代都是陆地,朝鲜也是大陆的一部分了,而且它的最东边与日本岛还连着,所以你就可以预测,最早移居到日本的人都是走过去的,不是渡海过去的。
所以你看最近几年的新闻里还报道,说渔民在渤海湾和台湾海峡还打捞到了1.8万年前的犀牛的化石、鹿的化石,还有那会儿的石器。初听之下就觉得太奇妙了,这海底竟然还有陆生的动物,还有石器,实际上就是当年这么来的。
这种大面积的被冰覆盖的情况一旦发生了,它就会止不住地加速冻住的,所以往往进展是非常快的,只需要几百年,或者上千年就可以完成。听着好像几百年上千年,这是长得不可想象,可是这种长度对比地质年代来说那简直可以用一刹那来形容。
它为什么会这么快呢?
就是因为冰雪的表面反射阳光的反射率非常高,往往超过70%,照在上面的阳光又被反射到太空中去了,热量大部分就没留住。可是像有土壤、有植被的地方,哪怕是沙漠,这反射力都很低,只有10%,所以阳光射过来就能把大部分能量留在地球上。你想,地球在宇宙中“飘浮”着,它的平均温度远远高于宇宙空间的背景温度,大约高多少呢?高了300摄氏度左右。
地球能维持这么热的温度是从哪来的呢?
主要是两部分:
第一个就是从阳光中来的;
第二个就是从地球内部很多放射性重元素中来的,这些重元素不断地进行核裂变,这个过程会发热。比如火山爆发、地震,就是由这些内部的发热导致的。
但是这两个因素对地球能维持一个高温,它们贡献的比例非常悬殊。比如说现在,对比这两者的贡献,来自太阳的热量大约是来自地球内部的5000倍,所以地球表面有多冷多热,几乎全部都是由阳光决定的。
一旦南北极出现了大面积的冰盖,入射的阳光大量地被反射,它会让温度变得更低,更低的温度导致结了更多的冰,冰面的增大又导致更多的阳光被反射,温度又再次下降。所以你发现了没有,这就叫一个正反馈。
不要以为必须得是持续增加的才叫正反馈,持续减少也是正反馈。它只要是满足,一个因素出现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发生,而这个现象的发生继续促进了这个因素更频繁地出现,这个就叫做正反馈。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出现在冰面消失的过程中,消失的冰面就不再把阳光反射到宇宙空间里了,所以地球就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吸收更多热量,地球温度就升得更高,而升高的温度又导致更多的冰面融化,所以反射阳光的冰面的面积继续减少,就这样直到所有的冰面完全消失。
关于负反馈跟正反馈,我会在后面详细作解释,这里包含了很重要的科学思维,咱们继续说地球的冰期。
至于是什么因素导致地球从一个冰期走到下一个温室期,或者又从一个温室期到又被冻上了,现在有很多的猜测。但是都属于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其实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谁要能够揭开这个谜底,估计我们就能对生命的弹性多一层了解。
曾经的大冰期有持续3000万年的,有8000万年的,1.2亿年的,最长的一次是2亿年,幸好这次是距今24到22亿年前,那会儿地球上还没有大型的生物。在那几次上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冰期里,地球几乎就没有蓝色的海洋了。
地球曾经在距今7.5亿年前到6.3亿年前就维持了1.2亿年左右的时间,就都是这个样子。当时地球表面全都被冰覆盖住了,海洋几乎没有了。这里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雪球地球,Snowbal Earth。
那个时候,地球上的生命全都生活在几公里,甚至是十几公里的冰层下面的地下,靠着地球内部的核反应产生的热量维系着生命。直到后来暖和了,所有的冰都融化了,才迎来了下一个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
现在也有一些结合冰期进展的历史的研究,比如说1万年前,最近的冰期已经结束了,人类又重新回到了平原,气温升高了,才有更多的植物生存的可能性,所以农业的萌芽才有可能。而你去参考历史,人类的农业也确实就是从1万年前开始爆发的。
还有4200到4100年前,因为冰雪的融化导致了全球的洪水泛滥,这个也正好对应着尧舜禹时代治水的故事。所以地球上的生命史,或者人类的文明史总离不开温度这个大背景。温度要是平均升高了5、6度,生命就有了各种的可能性,就有各种可能把体型长到10厘米以上,甚至是几米、几十米的尺寸,这样才有可能离开海洋。如果温度降低了5、6摄氏度,生命就只能潜伏在地底下,只能以微生物的方式苟活,所以这些就更吸引科学家研究到底是什么让地球一会儿冻住,一会儿又解冻的。
正反馈和负反馈
虽然我刚才说过,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成果,但我们可以借此来了解一个科学思维,那就是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机制。一般来说,在自然界出现的相互作用中,正反馈占比非常少,大都是负反馈。冰面的解冻和冻上,这个过程是正反馈,咱们说过了。
负反馈又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因素的出现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发生,但是正因为这个现象发生了,会削弱这个因素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所以慢慢地,这种事情虽然出现了,但后续的发展是朝着越来越弱的方向进行的,这个就叫做负反馈。
咱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比如像埃博拉病毒,或者是其他任何曾经出现在人类社会肆虐过的这些病毒,它们都是倾向于往毒性越来越弱这个方向演化的,因为如果它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病毒,人一感染,第3天就死翘翘的那种病毒,虽然在病人体内看上去这种病毒暴增的速度奇快无比,非常厉害。但是,也正因为它杀死宿主太猛烈了,抑制了宿主去感染其他人的可能性。你想,感染的第2天就站不起来了,第3天就死了,他是不太可能出门去感染其他人的。所以,毒性猛烈的那些病毒只会出现在感染一个新物种的最初期,之后它就随着宿主大量死亡也就死掉了。
一个强大的繁殖功能出现了,但正因为这个因素的出现,带来了一个强烈的反馈效果,就是你很难让宿主感染其他人,这就起到了一个负反馈的效果。所以你看,凡是那些广泛流行起来的病毒,它们都是温和的,甚至已经转化成慢性病了,有一些甚至都跟宿主和平相处了。
咱们再来说说正反馈的那些规律,它的规律就是它达到极限的速度非常短,增长或者削弱的速度非常快,它很快就会达到极限,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像能量、资源都是有上限的,没法无限供应。可是正反馈的情况是指数级别地加强的,它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会在短时间内马上就碰触到资源的上限,于是就停止了。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们把麦克风靠近音箱的时候,这正反馈马上就开始了。麦克风把收集到的任何一点声音通过音箱放大出来,音箱放大之后的声音播放出来,又被麦克风收集到,这个时候的音量已经比上一次增强了一个档次。可是收集到的声音又会通过音箱放大,再次播放出来,这就比刚刚还要大。结果这个更大的声音继续被麦克风收集。所以当麦克风接近音箱,可能不到1秒的时间内,音箱就会以最高的频率,最大的音量啸叫起来。可是音箱设计起来它总有功率上限,马上就到顶了。
听懂了这个过程,我们再来看阳光和冰面,它是一个决定了地球温度99.98%的因素,还有一点点因素是地球内部的发热。它就发生了正反馈,你看地球上是没有任何因素能与阳光导致地球发热来抗衡的,所以当我们听完今天的课,我们至少能够意识到,导致地球大冰期和温室期交替出现的原因不能从地球内部找,而它一定是某些因素影响了阳光的光照强度导致的。那至于是怎么变的,为什么这么变,就只能等待科学家们去寻找答案了。
你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对其他的解释,比如像什么地壳运动导致地球热量的变化感兴趣。
来学习一下
看看
学习 科学思维 看了 帮顶一下 不懂了。。。。 是的 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