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的朋友们,这部731真的那么拉胯吗?历经四个小时写出的真实评价和感受
观电影《731》后杂谈
看完电影《731》已经四天了,原本看完后沉重的感觉也逐渐消散了一点,可是不如人意,在看到网络上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各种看法,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了,沉痛的感觉不光光来自于电影里那我并未经历过的血腥绝望的场景,也来自于现实中网络上那些一句又一句的评价,不论是对于这部电影的,还是对于这整个民族的灾难的评价,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就先简单谈谈这部电影吧,全名《731启示录》,我想,这应该是一个系列的第一部吧。如果没有删减,只会劝退很多人,更不可能全球上映。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有遗憾但却很优秀的影片,它有血有肉,有明有暗,让人攥紧了拳头怒不可遏,又让人沉痛得心如冰窟,泪流满面。这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柄利剑,十年磨一剑,风起时,真真插入那乱世之中,搅得那些魑魅魍魉永世不得超生,尽管那些战争犯很多到最后都逃脱了罪责安享晚年,这柄利剑就仿佛带着正义之光撬开了它们的棺椁,把它们那腐尸流毒放在烈日下曝晒!
预售出来后我提前半个月左右就定了电影票,但我并未打算带我的小孩子去,因为我看过香港拍的那一部《黑太阳731》,我害怕这一部也具有同样的“杀伤力”,会给孩子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可是我错了,我高估了这部电影对于孩子的打击,可却低估了它对我这样的成年人的威力,原本的我以为看过老片子,必然能够承受住这部启示录的后劲,可是我就像那威武的壮汉不惧太极老者,大步上前,最后却被那绵柔的力气干得人仰马翻。许多人讲,这部电影琐碎,就像是越狱剧情,血腥程度也不够,还原不够真实,就是一部敷衍的越狱商业片,建议重新上映港片《黑太阳731》,更有甚者直接建议改名叫王永章送饭记,而这样的评价并不是一丁儿半点,最少都有三成,那些人对这部电影表示很失望,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我对此刚开始觉得也许只是每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不同而已所造成的这样的评价差别吧,可是回头再想想却觉得很可笑,很可悲。我作为一个95后,从小接触的就是侠义电影和电视剧以及抗日剧的熏陶,还有那些七侠五义水浒传之类的侠义小说的影响,长大一些又接触到很多比较夸张的“抗日神剧”,对我而言,反日情绪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从小根植在心里的,打心眼儿里痛恨日本人,直到接触到学习到那些沉痛历史,我对日本人是更加痛恨,民族的集体伤痛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部能够全球上映的历史题材电影,我必须支持它,先不谈所谓个人对于这部电影的“优劣”看法,从最基本的角度,我就不会首先扛起批判的大棒将这部电影敲死。从我提前订下电影票,我的目的就很简单,我想看,很想看,那段历史有许多人费尽精力,花了十年时间去追寻真相,穷尽精力调查取证,努力呈现出来的一部影视作品,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到场支持,何况几十块钱的电影票,在家国情怀面前不过蜉蝣。这部影片不是杜撰的爽文短剧,不能用新奇劲爆的剧情来扣人心弦,更不是名著小说改编,有闻名的桥段剧情,风云人物,这部《731启示录》就是一部“烂片”,一部没有欢乐,没有高潮情节的“烂片”,因为它从还未上映之时,就已经火热,从历史中跳到了荧屏里面,跳到了我们的瞳孔里,脑海里,经久不散,哀恸婉转……因此,我并没有期待什么,不论是有些人所说令人失望的缺少的血腥镜头,还是它们所谓的“不够真实”所缺乏的历史厚重感,因为在我看来就这影片的名称就已经让我不得不庄重,不得不严肃对待,因为那是血淋淋的民族历史,这仅仅几个小时的影片对于我这样的“反日分子”来说,我不需要靠吃先辈的“人血馒头”来唤醒我,刺痛我,因为我想去感受他们曾经的痛苦,因为我如今所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先辈们曾经经历的痛苦,民族的伤痛对于来说能够坚定努力生活的决心,能够坚定爱国的信念。所以我想不通,那些奔着血腥镜头去的人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想要血腥的、震撼的真实的场景,可以去全国各地的抗日纪念馆和各类抗日遗址,可以去读各类史料,查看各类历史罪证资料和录像,但我想那类人大抵是不会那样做的了,因为他们对此并没有一个庄重的态度,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民族伤痛的态度仿佛已经麻木不仁,只有用最重的药才能给它们带来一丝感受。
尽管时隔四天,影片中那些场景还是历历在目。那些细节还是如针一样时不时就在脑海中出现,心中就如针扎一般难受。
电影从戏班子被抓入狱开始,开头第一句徒弟就问师傅,是否是来到了天堂,为何徒弟会认为来到了天堂?因为平房监狱里贴满了瓷砖,每个监室配备了名牌马桶,在那个年代,还每人一天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吃的还是白米饭,可这都是假象,师傅说,天堂不会有日本人。在我理解来看,言外之意就是日本人不配上天堂,它们应该下地狱!
没多久,“主角”王永章被女倭寇选中,顶替了原先的送餐人,但是被交代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送餐以及打扫卫生,知道有人可以顶替他时,他才可以“获得自由”,跟其他人相比,“健康”以后就能够“获得自由”而言,王永章还略感遗憾,此时的他还不知道所谓的自由,就是送去进行惨无人道的试验,最终化成焚尸炉烟囱的一股黑烟飘向早已沦陷的天空……
刚开始还说谎劝人,说自己也有老婆孩子的时候让人一眼假,可是却是一份善良的举动,一开始被人认作抗日英雄王子阳的王永章,成为了汉奸,成为了鬼子的送餐使者,有骨气的中国女人狠狠摔掉了饭盒,而那个早早进来很久的老者却收下了饭盒,默默地在墙上画起了标记,墙面满满的标记,代表着的不仅仅是天数,更是代表着同胞们被“自由”带走的次数,一批又一批地被带走。在那个回廊里,王永章见到了绝美的日本花魁,她们引领着“健康了”的那些人,走出那白惨惨的走廊,走向了“自由”。
可是没多久,王永章无意见到了地下室,在那里看到了两个日本人,两个同样是731的成员,一个在实验处,一个在办公区,实验处的那位羡慕办公区的人,办公区的人看了那些影片都已经受够了却依然在工作岗位,而实验区的偷看到一个影片时却兴奋异常,处于底下演播室角落的王永章却震惊了,他惊恐万分,但是他并没有立马逃走,而是四处搜寻,最终找到了那本带有平房魔窟路线地图的书,而这本书,正是那位来了时间最长的老者所画的,因为同样的图案和笔记出现在了那本书上,所以王永章才拿走了那本书。这些演出了中国人的善良,勇敢,机警,却反衬出日本人的牲畜的一面,灭绝人性,即便有那么一点点良知,也都是假的,它们的本心就是恶毒残忍,没有一丝人性,就是一群魔鬼。
知道了真相的王永章再次送餐,又迎面碰到了绝美的日本花魁,他侧身低头躲过,可是当他抬头却瞄见两个花魁在回头,此刻却化作了黑白无常,原来它们表面绝美光鲜,内里确是从地狱而来的厉鬼,并非带给中国人自由,而是为了它们自己的“自由”要消灭所有的中国人,甚至是其他所有的人种。它们是来自地狱。
王永章和老者合作了,也可以说是王永章被老者鼓励成了一个抗日英雄王子阳,他在民族大义面前抛弃了自私的苟且偷生的想法,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抗,还幻想着带领着大家逃出了这个魔窟。本来是看书偷着乐的王永章被那个先前所说的那个实验区的鬼子发现,鬼子又无意翻开了那本书,看到了翻页中展示出来的逃生地图,王永章不得不冒死搏斗并杀了那个恶鬼,伪装成了它,将那畜生的尸首掩盖着按着逃生地图一路来了到了焚尸炉那里,却被一个没有完全死透的人告诉他两头都是机枪,出不去的,此时的他就早已经明白了,进来了就是生不如死。
时间不等人,老者的“老友”小朋友也被带走了,老友也心灰意冷,他把魔窟房间的钥匙放到了枕头下的小洞里。原本想痛下狠心先解决小徒弟让他免受痛苦的时候,却被意外打乱了。正逢日军调查被王永章弄死的那个畜生是被何人所杀时,老者站了出来顶罪了,他高喊着自己的名字,让日本人叫他的名字,而不是叫那个代号012,可王永章的代号却是1107,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也就是说已经有那么多的人被抓进来了。可是日本人就是不答应,最终不得不在“天堂”般白惨惨的走道里当中杀了他,魔鬼们把他的血迹拖行了整个走廊,小徒弟也吓得直发抖。事后他的师傅发现并藏起了老者的钥匙,因为他想等待他的孩子安全出生,他还给他的孩子用卫生纸搓了绳子做了一双鞋子。可天不如人愿,为了救下小徒弟他又舍生取义了,交出了钥匙,走向了“自由”,因为王永章被人说是抗日英雄王子阳,他也真的给他递消息了,把“顾念”这个名字转好了他的妻子。而这个“顾念”也就隐含了很多意义,可最终他却毅然选择赴死,选择被带走做实验,舍去自己的生命而救下另一个孩子。可那个孩子之前就应该被抓走了,可是仅仅因为他会变戏法惹得两个小鬼子喜欢,就被鬼子找其他人替代了下来。日本人玩弄别人的性命犹如儿戏,可是善良勇敢的中国人即便奋起反抗,最终在那魔窟里也只能自然选择大义赴死。
毫无人性的日本人把患了鼠疫而死的人放进了那个待产孕妇的监牢中,因为知道她是一个中医,而且它们还设计让王永章想办法偷中药,想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治疗鼠疫的,他们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法换取中医的宝贵经验,最终却把那个待产孕妇给活活解剖了,取出了她腹中的孩子,并且小孩子打下了“樱花烙”(具体场景删减了血腥片段)。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当王永章偷中药的时候,遇到了几个小小鬼子,它们就是一开始在广播中鬼扯“大东亚共荣,建康即自由”的小畜生。王永章找到了所有药品却唯独缺少硫磺,可那几个小小鬼子畜生告知他“硫磺就是火药,火药就是硫磺”,明明是我们中国发明的火药,日本人从我们这片土地学到了很多东西,最终却忘恩负义,侵略中国,而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快忘记了,火药本就是我们自己发明的,这是何其悲哀啊!那几个小鬼子所娱乐的那只仓鼠在整个设计换取中医对抗鼠疫的图谋结束后,女魔头就把那只仓鼠弄死了,几个小鬼子伤心极了,可是石井四郎却语出惊人,告诉它们需要给那只仓鼠取个名字,这样才能永远记住它!可恨啊,令人发指啊!那么多的中国人,还有其他民族的人,都只配一串串符号,就像那位老者,只是想要喊出自己的名字,就被当场杀死,倭寇不惜破坏那个伪装的“天堂”场景。
最终,他们还是勇敢地逃出了各自的监牢,却没能逃出魔窟,因为王永章一开始就知道,同样都是死,总比被抓去做实验强,可最终还是没有如愿赴死,石井四郎那个恶魔就带着一帮阴兵在出口处等着,最后把他们都拉到了鼠疫试验场地,在这之前,活活解剖了那位待产的孕妇,却让王永章亲眼目睹,王永章在钢化玻璃前硬生生把脑袋在玻璃上敲出了一片血红……这帮猪狗不如的禽兽!
最后,试验场地的人也都无一生还,即便各国受害的百姓都团结一心,可是还是死在了日本人的屠戮之下。
看到那几个字,无人生还,我的泪水早已缓缓滑下了脸庞,没有哭泣的声音,内心冰凉,绝望,仿佛我和他们一样经历了那份痛苦,可是却没有要分之一,我却如坠冰窟,心寒彻骨,久久不能释怀。直到最后,那两行字让人热泪盈眶,呆坐在座位上,“人间烟火”和“国泰民安”将我的思绪拽回现实,观众们熙熙攘攘地开始离场,仿佛经历了一场大难,拖着沉重的脚步,心事重重地走出了影院……
看完电影,我才明白,《黑太阳731》带给人的只是画面上的冲击,血腥,残忍,恐怖,穷尽一切辞藻都难以形容日本人的毫无人性,可是却看不到中国人的斗争,只看到了唯一一个内斗互相瞧不起,胆大的瞧不起胆小的,胆小的瞧不起无脑的,而最终只有那些连皮带肉的手掌皮肉,血糊糊的心肝脾肺,还有731部队狰狞可怖的面容,以及那些试验场景,列如真空中被抽出肠子内脏的躯体,被活体解剖到处翻开皮肉的肚皮,还是那焚尸炉前老头儿挥砍尸身就像劈柴火一样的身影……那部港片带来的只有震撼,血腥,麻木,看得人心里直发毛,心如死灰,反复在脑海中出现的就只有那些场景,那些被抓去的中国人就仿佛木鸡一样仍人宰割,可怜又可悲。那不能算是影视作品,更像是高仿纪录片,真实得太彻底。而这部《731启示录》却从一开始充满希望能够逃离,到最后一步步将认真观看的观众的心拖到了冰窟中,寒冷,绝望,甚至就像呼吸停止一样的沉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原本幻想着,努力反抗着想要出去的人,最终都石灰覆盖了,被劈砍当成了烧火棍煨成了滚滚浓烟飘散在四野无人的夜空中……
什么叫电影,优秀的电影就是艺术作品,它本是一部“烂片”,因为它不能给人带来欢声笑语,不能给人带来多巴胺的兴奋,只能给人内心带来最沉重的打击,将那血淋淋的民族屈辱历史的千万分之一掀开,每一次揭开伤疤都是痛彻心扉,而我们的感受却会因为这样一部不敌历史真相千万分之一残忍的电影带动着,这便是这部电影的力量!当全球上映,许多的国家百姓都和我们一样沉浸到这份电影中去,他们或许也会想起他们的伤疤。就像影片最后那个场景,各个国家的一些人高喊着自己的名字,在绝望中求生,又在求生中彻底绝望…
日本在全世界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行,恰恰向世人证明了日本这个民族的卑劣性,侵略性,它们没有人性,表面就像花魁,内里确是从地狱而来的恶鬼,只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灾难。就像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日本社媒中对该电影的评价确是,“当时都在追求先进技术,731没什么”,如此丧净天良不知羞耻的话也说的出来,可见日本这个民族死不悔改!就像只允许那些受害者有编号,不能够有名字一样,妄图强制抹除历史罪行,掩盖历史真相,而在真相曝光在天下之时,它们又是一副魑魅魍魉的嘴脸。有人可能会说了,新闻都说了,日本也有好人,日本最近还爆发了反政府的游行,日本民众叫嚷着让日本政府认罪道歉,可是,你们再去看看,新闻视频中那些游行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老年人!没有一个年轻人!这说明什么?值得细品!
《731启示录》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中华民族血泪史的千万分之一,而那些罪魁祸首却获得了美国的庇护,这部又名《罪行无界》的电影全球上映,更是对当下世人的一份警告,启示录,何为启示?德特里克堡已经不止一个,由俄罗斯曝光出的原来在乌克兰的病毒实验室也不止一个,如今世人都被美国及一众西方新势力纳粹表面光鲜外衣所迷惑,就像当初日本侵华一样,披着人皮,但行鬼事,这份启示录对于亚洲各国甚至是全世界都是一次解开伤疤的过程。越南,韩国,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苏联,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他们也被日本侵略过,他们也有历史,可是他们都在逐渐忘却,这部影片就是一柄利剑,全球覆盖,挑开所有受害者的伤疤,让大家共同再次会想起曾经的那些苦难!甚至就在当下,就有屠戮,灭绝人性的种族大屠杀,在美国人的默许下,帮助下,以色列对巴斯斯坦正在实行的也是种族灭绝!这样一部电影,在这纪念反法西斯八十周年,在我们中国九三阅兵之后,在九一八这个重大的纪念日公映,它的分量,岂是当初的《黑太阳731》所能相提并论的?
这部影片中,孕妇腹中的孩子预产期是八月十五号,那是什么日子?正是日本投降的日子,影片中那个孩子最终还活着,那就是希望!也是这部影片最后的节点,它代表的是邪不胜正的希望,是所有人最终历经艰辛都获得了的希望!这部影片不仅仅有求真的历史真相,血腥的场景,更有让人内心久久挥之不去的感受……
——乘风万里(随笔2025.9.21)
都是消耗情怀,加之有些赶工,细节刻画的很生硬,尤其小日本鬼子那一脚演绎的太生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