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好友
- 阅读权限
- 5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半年前,在中学教书的干女儿给我家送来一只未成年的小黄猫,黄中带着淡墨色的条纹,两只眼睛隼隼有神。取名叫斯斯。此前,我和夫人就从未想过要养宠物,总觉得养这些东西既脏又麻烦。平时见院子里许多男女老少爱宠物爱到“如同己出”、形影不离、又穿衣服又穿鞋,把宠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要是那家的猫呀狗呀生个病甚至不幸夭折了,全家人如丧考妣,就差没给“亡灵”戴孝了。
自从养上这只小黄猫后,我们才真正体验到,养宠物的人为什么会对小生命如此深爱有加。前些时候夫人因咳嗽在医院住院,就我和小斯斯“相依为命”留守在家。平日里一到晚上它都乖乖的睡在它的睡袋里。那几天一到睡觉的时候,见我在书房电脑上写东西,便纵身跳到我双腿上小鸟依人般的一会就睡着了。平时只要你从外面一进门,它就会迅速奔到脚边“咪咪”的和你打招呼,甚至让你抱它。
日久生情。见到它这憨厚可掬、活泼可爱的神态,就格外喜欢它。我们几乎每星期要为它洗一次澡,洗完后还用吹风机把全身的毛吹干。所以有时候也允许它偶尔在我们睡觉的床铺上小憩一会什么的。但有一天早上当我起床收拾床铺时,竟嗅到了一股刺鼻的猫尿味,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床单和被子有一团团猫尿的痕迹,害得我整整换洗了一天。从此以后再不敢留它“同床共枕”了。
俗话说“猫不吃鱼假斯文”。我家窗台上放着两只养植水草的玻璃缸,小黄猫每天就围着玻璃缸转,有一次还把一只漂亮的玻璃缸扒倒滚到地上打碎了,为此没少受皮肉之苦。后来见它老蹲在那守株待兔不肯离去,我这才想起此前曾在水缸里养过几条小鱼,现在鱼虽不在了却腥味犹存,它错误的判断水缸里肯定有鱼,却忽略了“水清则无鱼”的“道理”。
猫历来是以扑捉老鼠为天职的动物,尽管生长在城里的猫一般是无鼠可捉的,但我们家的小黄猫却很有点“安居思危”的意识,一有空就把家里的核桃、红枣之类的东西拿来练“基本功”。其做法是把其当猎物撩拨到地板上,再按《孙子兵法》中“欲擒故纵”的办法捉住又踢开,动作敏捷,乐此不疲,反复操练。大有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将来要为除四害“建功立业”之意。
糟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那天我在厨房正忙着给住院的夫人做饭,正巧来了位朋友敲门,就在我开门的那一瞬间,寂寞难熬的小黄猫趁机遛出去了。待我送完饭从医院回到家才发现小黄猫不见了。急得我满院子找了个遍也不见踪影。这回可是轮到我“如丧考妣”了,白天挨家挨户的寻问,晚上每隔两个小时就拿着手电筒,把全家属院所有单元楼的地下室搜索一遍,因为每个单元楼的地下都有一个水暖通道,我怀疑是往那里钻了。我一边找一边呼唤着“斯斯回来”、“斯斯回来”,可谓是几声凄沥几声抽泣!
就在小黄猫离家出走三天三夜之后的凌晨四点,我又一次起床到单元楼下地下室去呼唤“斯斯回来”时,开始仍无反应,当我失望地转身欲离去时,忽然听到有微弱的猫叫声,我转身用手电筒一照,惊喜地发现小黄猫伏卧在地下室的第一级台阶上,我迅速弯下腰去把它抱起来,一步三阶的往家跑。进得门来,只见蓬头垢面、又渴又饿的斯斯完全没有了昨天的威风和可爱,把我和夫心痛得又是给它炒鸡蛋饭,又是给它洗澡吹干,直忙到天亮。
记得曾在一本杂志上读过一篇杂文,说英国一位孤寡老人临终前将其数亿美元的遗产,通过有关机构全部留给她的宠物猫的事很不理解,现在我深信无疑了。仔细想来,生活在当今这繁杂浮躁的社会里,人心叵测、物欲横流,和谁打交道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安全感,唯有这活泼、憨厚、忠诚无语的小猫小狗,才是最最值得可亲可信的。
说到猫,我想起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与猫有关的作文。说的是小时候特别爱听老人讲鬼的故事。有一天晚上,隔壁的堂伯给我讲了一个吹风鬼的故事:过去有位做生意的商人,那天路过一个山村见天色已晚,便向山村一大富人家借宿,主人先是说没有空房可住,婉言谢绝。在商人的再三恳求之下才勉强答应。洗漱之后主人令家人把他领到后院花园边一房间下蹋。
商人奇怪的发现,开房门时只见门可罗雀,灰尘满布,而进得房来却是一尘不染,窗明几净,似有人常住。商人随口问家人“这房子有人住吗?”家人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说“没有、没有”!说完便掩门而去。商人听后顿生疑窦,但赶了一天山路的他,已是疲惫不堪,倒床就睡着了。睡至夜深人静时,商人被一阵阵刺骨的寒气冷醒,朦胧中他借着窗外的星光,竟发现有一长发女郎鼓眼暴睛,凶神恶刹地正对着床往里吹风,慢慢的被子仿佛成了得冰块,他的手脚和脸也好像结上了一层薄霜。头脑尚清醒的商人意识到死神正在向他逼来,说时迟那时快,商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身坐了起来,顺手抓起床头的一盏高脚铜灯,使尽主全身力气向吹风鬼头上砸去。瞬间,只听吹风鬼发出一声尖叫,便带着一遛白烟从窗棱的缝隙中逃跑了。商人循着白烟奋起直追,追到房外院子的一棵桃树下,一转身白烟便不见了。商人来到树下借着暗淡的月光发现,桃树下有一座新坟,看碑文方知是这家主人的“千金”之墓。我问堂伯,这女鬼为舍要害死商人?堂伯煞有其事地说:“只有这样她才能借尸还魂投胎二世的。”
他这一说我更加毛骨悚然起来。这天晚上回家睡觉时,上床就把头蒙在被子里连粗气都不敢出,唯恐吹风鬼对着我吹风。你越怕鬼,鬼真的就来了:当我在惊恐中熬到深夜才昏昏欲睡时,忽闻窗外风声大作,树枝被风括得在瓦片上扫来扫去,仿佛有人在屋顶上行走;更令我魂飞魄散的是瓦屋上的行走声尚未消失,房间的木板楼上又传来似有人揭坛盖的声音;正当我思忖着如何逃过今晚这一“劫“时,房门又“吱呀”一声突然被推开了,这回真的是鬼来了!我想到鲁迅在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说过的一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我鼓足勇气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学着那商人的机智,顺手举起稻草枕头,对着半开的房门大喊一声“谁”?喊声刚落,只听我家养的那只大黑猫眼睛闪着绿光,对着我“猫猫”的连叫两声,随即便快捷地跃上楼抓老鼠去了。“真像大白”之后,我如释重负,对着楼梯口骂了一声“死猫!”这才倒床睡去。其实我知道猫并没有错,就因为它从不顶嘴和申辩,人们往往爱把因胆怯造成的紧张情绪嫁祸了它,以求得自身的放松与舒缓。
我还听说过一个有关猫的故事,说的是明末清初北方一财主家有个丫鬟养了一只白猫,每天除了伺候这家财主的老母亲外,平日里便和白猫相依为命,形影不离。有一天白猫蹿进老太太房间去找主人,把老太太吓得手中的茶杯掉到地上烫伤了脚。自知闯了大祸的白猫不等老太太令家人追杀,早已逃之夭夭。见抓不到白猫老太太更是把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到丫鬟头上,还把她撵到伙房去当打柴工。每天上山打柴时,还只许她带一个窝窝头。
再说这只白猫自逃出宅院后,再不敢回去找它的主人。孤独无助的丫环,由于思猫心切,每天以泪洗面,彻夜难眠。有一天中午正当她在山上砍柴时,忽听得山上传来猫的叫声。她觉得声音好熟,马上放下手中的活朝着叫声方向去寻找,当她翻过几道山来到一个枯死的大树下时,果见她的白猫掉在一个足有三、四十米深的山洞里,不断发出撕肝裂肺的呼救声,丫环发现洞口很窄,四周全是光溜溜的石壁,根本无法施救。心痛得直流泪的她,连忙把上山仅带的一个窝窝头丢下洞去给猫吃。从那以后,丫鬟每天上山打柴禾时总是先到山洞边去陪猫说话,把每天的那份午饭扔到洞里给白猫吃。自己饿了便采些野果子充饥、渴了便捧几口山泉喝。
大约过了半年后的一个凌晨,丫环在睡梦中被猫的叫声惊醒,她开头以为是一种幻觉,又很快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一会,她感觉头发被什么东西扯得好疼,她醒过来睁眼一看,她的大白猫竟梦幻般出现在她的床前。大白猫见主人醒来,咬住她的裤腿就跑,丫环不知出了什么事,只好慌慌张张地跟着猫跑,当她随猫翻过一座山来到山顶刚坐下时,只听山脚下传来山崩地裂、海啸雷鸣之声,不到一会功夫,山下所有的田土、村庄一片汪洋,尽淹海底、、、、、、
有专家分析,地震前的予兆,动物比人要反应得更快。我想等到哪天我家的小黄猫咬住我的裤脚往外跑的时候,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把这逃生的信息告诉大家。同时,也奉劝大家当宠物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宽容和爱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动物乎。世界上凡有生命、有灵性的动物,都会知恩而报的。
(写于二0一二年元旦之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