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劲 陈先生说,6月20日,他得知华侨新村有栋别墅要拍卖,由于比较喜欢那里的房子,就报名竞买了。但拍完后,他认为中间有许多环节不对劲,后找朋友了解,才知道这是一座危房。 陈先生认为,第一个不对劲的地方,是拍卖师在拍卖前私下跟他探价格。陈先生说,房子在6月25日开拍,到达现场后,一名姓傅的先生领着他进了一间办公室,傅先生告诉他,标的有很多人争夺,并询问能接受的最高价是多少,他的回答是680万元。 而拍卖开始后,陈先生发现这个工作人员就是拍卖师,而且第一次喊价就喊了680万元。他举牌后发现,现场没有其他人应价,按照规定,这套房子被陈先生拍走。 “他们的流程也不对。”陈先生说,他第一次参加拍卖,并不清楚流程,拍卖结束后,他离开现场时,又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要他回去签“拍卖须知”。这是他觉得第二个不对劲的地方,“拍卖须知”是否应该在拍卖前就要签,为何要等到拍卖后再签? 陈先生说,为了解清楚,他找了很多朋友询问,发现这套房子其实是危房,但拍卖行却没有告知他这些信息,导致他误拍了这套房屋。 鉴定报告:这是“整幢危房” 陈先生所拍下的这套房屋为“华侨新村16号”。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11年10月21日,福州市危险房屋鉴定站曾对“华侨新村16号”出具了一份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报告指出,该房屋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安全等级为D级,已构成整幢危房。建议将该房屋纳入危旧房改造计划,予以整体拆除重建为宜。 而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房屋危险性鉴定可分为A、B、C、D四级,其中A级为安全等级,D级最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