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提起腾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知道马化腾的公司为什么取名腾讯吗?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波折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来挖一下幕后的故事吧! 马化腾大四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的东风刮起,还没毕业就想自主创业的他准备从事计算机组装的生意。但是很快就发现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已经有些供过于求。空有一腔热情和专业知识的他很快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但是马化腾并没有灰心,而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后,为自己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 经过了审慎思考的马化腾知道,创业并不容易,需要知识,技术,经验,以及资金的积累。最重要的是还要把握一闪而过的商机。因此1993年大学毕业,马化腾成为了润迅公司的一名程序师,当时的月工资是1100元,但马化腾并没有关注工资,而是为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而高兴。 润迅公司也比较年轻,只有三岁,不过在行业里却名声大噪,主要经营的是在那个年代比较新潮的传呼机。润迅公司执行的是“市场主导,技术先行”的经营理念,“一呼天下应”的广告语更是红遍全国。润迅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在传呼行业中站稳脚跟,各项业务纷至沓来,经济实力也日益壮大。 马化腾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但他见证了润迅公司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壮大史。此时的润迅已经成为行业中的翘楚,创造了润迅神话。润迅的发展对马化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公司积累的经验和视野,让他变得更加像一个决策者,能够高瞻远瞩,长远理性的看待软件行业的前景。 在工作之余,马化腾经常帮朋友的公司解决疑难杂症,在丰富经验的同时,还让他接触到了新的东西社交软件ICQ。与此同时,有经济头脑的马化腾不断钻研股票,因为当时股票走势很好,马化腾将自己全部身家10万元全部投资于股票,最终也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不过,在移动电话出现的时候,马化腾意识到手机和短信毕将引起传呼行业的瓦解。当他向公司高管建议时,沉浸在形势一片大好中的公司管理层,并未重视。当网络社交软件ICQ席卷全球时,马化腾再次建议公司推出类似产品时,高管依旧不看好这个玩意,又被拒绝了。两度被拒让马化腾对公司的盲目自信感到绝望,让他有了离开的打算。 马化腾后来回忆说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中国从业人员一时还难以适应。传呼行业看似正在辉煌,其实已经在消亡了。如果从业者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很容易误判。果然在2000年,传呼市场已经进入了冰点,之后也是迅速走向了消亡。润迅也不可避免的退场。 而别高层拒绝后,马化腾不再犹豫,果断的递交了辞呈,开始投入到自己公司的筹备中。1998年10月,马化腾和同窗张志东并没有因为失业而沮丧,反而因为即将到来的公司而情绪高涨。 首先是对于要想个名字,但是看似简单的事,对于技术专业出身的两人却是个不小的考验,想了一大堆却连个像样的都没有。最后马化腾提议这个问题交给他的父亲。对身为国企高管的马陈术来说,自然手到擒来,一连取了四个:网讯、捷讯、飞讯和腾讯。 马化腾最中意的便是网讯,这个名字对于经营的业务一目了然,能够凸显特色。而捷讯,则体现了网络公司的优点,便捷,快速。飞讯,能够预示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速度。而腾讯除了跟自己的名字有关外,并没有其他的特点和创意。是马化腾的排除项。 但冥冥之中注定要用腾讯这个名字,因为中意的前三都被别人抢注了。于是在1998双十一这天,一个名字叫“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诞生了。后来马化腾和父亲马陈述都比较喜欢这个名字,除了与马化腾有关外,还有腾飞,万马奔腾等美好寓意。而迅除了致敬老东家外,还是追随当时互联网企业的潮流。 这就是腾讯的故事,而如今腾讯已近成为国产互联网巨头,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腾讯QQ,腾讯wei/信,腾讯视频,腾讯音乐,以及电商平台等都有腾讯的足迹。腾讯也给人们带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