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曾想,活到老学到老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是看花花开,看水水流?还是一颗追求极致永不放弃的内心?若不是那一撇,我可能至今不会体会到那种境界。
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懒懒地撒在他的身上。自习室的爷爷,还在认真地学习着。爷爷看上去五十多岁,听别人说,他是自己一个人跑了很远来到这里的。早晨迎着朝阳,轻轻跑,在翻看几页书籍,轻轻品,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超凡脱俗。这样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感悟深深打动了我的内心。
我佩服先生,那如一鸿清水的杨绛先生。她的一生就在不停的学习,甚至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初读《我们仨》,就被他们一家人感动了,哪怕生活条件艰苦,哪怕遭受文革的摧残,他们依旧保持一颗儒雅的心,依旧可以不断地学习。在年老的时候,她可以伏在桌前写下一篇篇动人心弦的文字,当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时,她还坚持着写作。一百多岁的先生啊,那样让我敬佩,这样的女子,哪怕沧海桑田,都不会被岁月淹没。 那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老人,那是一个逆着生长的老人。赵慕鹤,一百多岁的他仍旧在不停地学习。他说:“决定要做什么事情,就要狠一点,否则做不成。”他是学者,他是背包客,不懂英文却能到欧洲旅游,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老人,甚至能与孙子一起学习,一同考学,“工作不是负担,无聊才是。”就这样一位老人,凭借着自己的意念自己的能力把人生活到了极致。也许真的就是心中有光的人,他们看什么都很有力量,这股力量支撑着他们走了一程又一程,在每一个路口都会有最美好的事物等着他们。有学问的陪伴,他们多么欢喜,一生求学,一生学习,这样他们总会被岁月记起。老爷爷的身影还在心里,我被他鼓舞,甚至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被这种力量鼓舞着。一个老人,还能坚持不停地学习,这该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我佩服这样的人,从心灵地最深处佩服着。那个身影是清晨的一撇,也是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眼,这种力量,给了我以后得日子一道光,我为爷爷点赞,我也期望,我可以像爷爷一样,一生学习,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自己的岁月,为了那一生的,我不曾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