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千 发表于 2023-06-21 08:32:03

商业案例之腾讯------著名的“3Q大战”

我一直觉得,对于腾讯来说,除了早期每个创业公司都有的那些生死存亡的时刻之外,能让它变成如今这样一个巨头的关键节点,本质上就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之前我们讲到的腾讯游戏的成立与发展。游戏这个业务,不仅仅帮腾讯发展出了公司最重要的赚钱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让腾讯意识到,自己拥有的社交关系在商业中多么重要。

同时,游戏事业部的成功也让腾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发产品的打法。后面很多关键性的产品,比如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wei/信,也是延续了腾讯一贯的内部竞争和竞赛的企业机制。可以说游戏业务的横空出世,给腾讯这个组织带来了真正的“方法论”级别的收获。

然而,一个企业靠着“方法论”的强悍,也许能做成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金的公司,但要想变成千亿级别,要想不仅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还能全方位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乃至这个社会,那么“价值观”方面的东西要更加突出和明确。

只有“方法论”和“价值观”都很清晰,并且和谐统一,才能让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真正强大起来,无远弗届。

而腾讯作为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就是当年那场著名的“3Q大战”之后开始形成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那场战役的话,腾讯很可能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功,也不会找到自己无限扩张的核心所在。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花点时间,来说说当年那场著名的3Q大战。

丨大战前夕

所谓的“3Q大战”发生在2010年的下半年,而事件的巅峰是那一年11月3日晚上6点19分,腾讯发布的那篇《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当然为了真正理解这次大战,我们可以从早一点讲起。

2009年第二季度,腾讯游戏的收入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盛大,成为新晋的“游戏之王”。那年腾讯游戏营收超过50亿,市场份额也超过了20%。我们之前也说到,游戏业务的崛起,对于腾讯来说是找到了自己无往不利的赚钱利器;但对外来说,腾讯携QQ几亿用户,碾压联众、挑落盛大,毫无疑问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是个威胁。

在2008年-2010年这段时间,整个互联网界对于腾讯的怨气逐渐走到了高峰。当时,市场对于腾讯主要有三个大的指控:

对其他好产品从来都是直接拿来抄袭,说好听点也是模仿;
利用自己的平台“以小欺大”,不给新公司甚至中型公司机会;
拿着各种数据和社交关系,垄断不开放。

现在看来,这些指控其实完全不算夸张。

当时腾讯已经是一家无所不包的公司,业务从即时通信到门户网站、游戏、搜索、电商购物、邮箱,甚至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工具等等全都有。

而腾讯的一贯做法就是,看哪个业务不错,直接拿过来,做一些“微创新”——本来腾讯的产品能力就很强——然后利用自己的各种推广平台,从QQ到网站再到各个产品,进行大力推广,甚至捆绑销售,最后把用户全部笼络过来。大部分其他公司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后来,风险投资界就有了那个著名的问题——每当创业者和投资人讲自己的项目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

你做的东西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

很多时候创业者的确很难回答。当然,后来也有创业者想出了一个有点赌气的答案。那就是,每当投资人问自己腾讯做了同样的项目怎么办的时候,TA就回答:那腾讯还做投资呢。

所谓的“3Q大战”,是发生在QQ和360这家公司的主打产品360安全软件之间的。本来这两家公司,一家做社交和游戏,一家做计算机安全,井水不犯河水。但腾讯这种“什么都要做”的生长路线,让这两家公司命中注定会相遇。

事情的导火索是腾讯当年推出的 “QQ医生” 。

“QQ医生”是2006年年底诞生的软件,最早是为了防范QQ账号被盗才推出的。它嵌入在当时的QQ2006登录框里,帮用户快速扫描,确定没有木马盗号。但迭代到2009年11月,QQ医生推出了一个3.1版本,10天以后又发布了一个3.2版本。这次迭代让QQ医生增加了各种杀毒功能,不管界面和业务领域都非常酷似360。

丨周鸿祎的早期创业经历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次大战的另一个主角: 周鸿祎 。他毫无疑问也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个非常重量级的、绕不过去的枭雄式的人物。

周鸿祎是1970年生人。他在1998年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也就是3721。

3721提供的业务现在看起来可能都很难想象,其实就是“中文上网”——用户不需要记住非常复杂的域名,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中文名字,就可以直接抵达企业网站或者找到企业、产品的各种信息。

本质上,3721是个搜索网站,帮助上网的用户很快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周鸿祎一直有个搜索情结,后来第二次创业也做过搜索,其实就是打这里来的。

在百度之前,3721就是最大的搜索网站,当时每天有8000万人使用,有超过60万的付费企业客户。在2004年的时候,雅虎出资1.2亿美金买下了3721。周鸿祎的第一次创业可以算是颇为成功。

不过被雅虎收编以后,周鸿祎可以说是命运多舛。

首先是百度的横空出世,让当时的雅虎搜索越来越边缘化;而周鸿祎我行我素的性格也让他在国际大公司里很难适应。

之后,雅虎中国又作为交易筹码被阿里巴巴收编,而周鸿祎和马云必然是水火不容的。几个月之后,周鸿祎就出走阿里,以投资人的身份加盟IDG,这也是他之前的投资人。

然而生性喜欢折腾的周鸿祎注定不甘寂寞,他其实一直在为接下来的创业做准备。而接下来发生的历史,也恰恰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

当时周鸿祎以个人的名义投资过一家公司叫做“奇虎”,掌舵人是他在雅虎中国时期的老搭档齐向东。当时算上周鸿祎、红杉中国和鼎辉的投资,奇虎已经融了2000万美金,实际上这是老周为之后创业搭建的平台。

2006年3月,周鸿祎正式加入奇虎,开始创业。之前我们也说,他一直有做搜索的情结。到了奇虎之后,他当即的想法就是做一个搜索平台。

当然那时候百度已经很有规模了,所以周鸿祎决定和百度差异化地竞争。所以他没有做网页搜索,而是做“社区搜索”的聚合。

他们当时提了一个口号,叫做“打造一亿个门户”,希望用户能定制自己喜欢的内容,打造自己的个性化网站。比如,一个体育爱好者打开主页之后,看到的就是以体育为主的信息;一个小说爱好者打开看到的就是以小说为主的信息,每个人都能有自己个性化的页面。

其实现在想想,这个概念和如今“今日头条”实现的东西非常类似。不过奇虎的理念太过超前。2006年连iPhone都还没有,但这个想法显然更适合容易收集个人数据,内容消费也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所以,奇虎这个“社区搜索”的想法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后来周鸿祎还尝试过短信、彩信、图铃下载、播客、音像搜索等等这些业务,但是不聚焦的做法让奇虎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真正主营的收入来源。

丨周鸿祎的失败教训

后来,周鸿祎在自己的自传《颠覆者》里也总结过,当时他们犯了几个错误:

错误一:用了一个豪华团队创业。

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经验,跟百度单挑过,还融来一大笔钱。但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心态浮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好大喜功。可互联网是不断变化的,经验往往靠不住,创业者必须有随时归零的能力。

错误二:奇虎还是以平台化的思路为主,没有聚焦一个切入点。

而平台型产品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定是通过打动用户的某个点来切入的。

后来周鸿祎在总结这一段教训的时候这么说道:

“女人生第一个孩子要怀胎十月,生第二个孩子也要怀胎十个月。但我们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经验了,加大努力两个月就能生出来。这是很严重的错误。事后来看,如果当时稍微专注一点,能把这当中任何一件事情坚持做下来,那也会成为一个不小的事业。可以说,当时我们把一个创业者该犯的错误都犯了。有一次,著名的投资人王功权和我说:‘我也不懂你们的业务,但是我们给你投资,是希望你做点与众不同的东西。结果,你好像做了一个新浪,又做了一个百度,又做了一个阿里巴巴。你准备和大家都竞争吗?你们能同时做这么多东西吗?’他的这些话,当时对我而言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

然而好消息是,就像当初的王兴一样,周鸿祎虽然在奇虎出师不利,但是他明确了自己的思想,也保留了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而这也保留了火种。

马上,周鸿祎就要找到他的安全软件业务,也要碰上他宿命中的敌人,腾讯和马化腾了。

关于3Q大战,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讲腾讯和360是如何短兵相接的,以及这件事到底给腾讯带来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一夕 发表于 2023-06-21 08:32:22

看看         

哒孒 发表于 2023-06-21 08:32:32

看帖后回帖是一种美德,同时对发帖人也是一种尊重

戒赌 发表于 2023-06-21 08:34:39

支持支持                                    

赤耳 发表于 2023-06-21 08:36:32


支持支持            

轻描丶幸福旋律 发表于 2023-06-21 08:37:36

帮顶一下了……………                  

伐辰 发表于 2023-06-21 08:39:0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雾隐 发表于 2023-06-21 08:40:22

来看看,支持一下。

蘇查 发表于 2023-06-21 08:51:19

商业案例之腾讯------著名的“3Q大战”
https://www.fglt.net/thread-6913735-1-1.html
(出处: 富贵论坛 fglt_net)

尋秦 发表于 2023-06-21 08:52:19

早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商业案例之腾讯------著名的“3Q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