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天空放晴,楼后野菊花开得正好,趁机剪了一捧,安于瓶中。
那天写《深巷卖花声》时,用了“低睑”一词。我用它形容门楣,“ 低睑的门楣”,一个极好的朋友觉得不妥,建议改下,我不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替代,便留下。好像与其相识甚久,如楼后的菊花,一直都活在那,再自然不过了。是不是杜撰就不知道了。
低睑当然不是低眉,低眉是指古之女子温顺柔美的样子,衣褶飘带间自是香风细细,现被许多人咀嚼,已然无味。就像于林徽因,于百岁老人,于旗袍于布衣,于雨巷甚至于枯寂于朴拙于大美,都是一路赶场子,热闹的很。我也曾在里面忽悠,看着被自己引用过的事和话,同样也被无数人引用,再回头看己文,已然作翻,大有悔意。话说三遍何止淡如水,简直连思维都掺假,有人云亦云之嫌。几百年前,宝钗就用土定瓶供菊,探春就喜欢柳编的小篮,竹抠的香盒儿,泥垛的风炉儿,嘱宝玉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带来。今人再反复翻炒,新意大无。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贵论坛 fglt_net ( 粤ICP备17142973号-2 )
GMT+8, 2025-9-3 12:52 , Processed in 0.04294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