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门两子,都说自家儿子是长孙
中秋夜,老人突然公布遗嘱,称名下的房产留给长孙,也就是大儿子的儿子,而10万元积蓄则留给次孙,小儿子的儿子。对于老人的这一说法,小儿媳妇不干了。因为他们家有个特殊情况,小儿子家的孩子比大儿子家的大。所以,小儿媳认为从年龄上来说,自己家的孩子才是长孙。为了究竟谁是长孙的问题,一家人闹到了公证处。
对于上述情况究竟谁是长孙?历史学家表示,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说,不管年龄大小,长房长孙为长,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家族内的长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认定长孙的人选。
□现代快报记者陶维洲通讯员宋宇
缘起一份遗嘱引发的纠纷
老人:房给长子的娃,他是长孙
小儿媳妇:我儿子大,是长孙
昨天一大早,市民吴芳就来到
南京新街口商圈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白下公证处工作点进行咨询。她一脸的疲惫、一看这个长假就没有过好。果然,她一开口就告诉公证员,自己这8天的日子可谓“水深火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吴芳娓娓道来。
吴芳的丈夫胡明在家排行老二,上头有个哥哥胡光。两兄弟先后结婚成家,胡明虽然结婚晚,但生孩子早,而且还是个儿子。大哥胡光则一直没有孩子,直到40多岁才老来得子。所以很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大哥家的孩子要管弟弟家的孩子叫哥哥。本来,这并没什么问题,可是矛盾在这个中秋节发生了。
胡家兄弟的父亲前几年就因病去世,现在他们还有个母亲在世,独自守着新街口地区一套不大的房子生活。老人对于两个孙子都很喜爱,不过还是有一定的偏向的,她比较喜欢大儿子家的孩子,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这个孩子和爷爷长得非常像,而小儿子家的孩子则长得像妈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个中秋节老人突然召集两个儿子回家吃饭,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当然,老人把两个孩子叫回来是有原因的,她要宣布自己的遗嘱。老人表示,她现在手上有10万元积蓄,等到自己百年之后,这笔钱就留给年纪大的孙子,也就是小儿子的孩子,而唯一的住房则准备留给长孙,也就是胡光的儿子。
对于母亲突然宣布这样一个决定,两个儿子倒都没话说,但吴芳的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平时婆婆偏爱大哥的孩子也就算了,新街口地区的一套房子少说也要百十来万,而自己家只能得10万元,这遗产分配也太不合理了。当时,她的脸色就变了,也说了些不好听的话,结果一场家宴不欢而散。在随后的7天假期中,就财产分配问题,一家人又开了三次会进行协商,但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激化,而焦点就在于究竟谁是长孙。
胡明私下里劝过媳妇,毕竟胡光家的孩子是长孙,老人有点偏心也是正常的,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也不是没有地方住。没想到吴芳一听丈夫提长孙就怒了,她气愤地说,“到底谁家的孩子是长孙?我儿子比大哥家儿子大9岁,连他儿子都管我们家孩子叫哥哥,凭什么他是长孙,我们家孩子才是长孙”。
老人:有些内疚,愿改遗嘱
小儿媳妇:谁是长孙必须说清
不过,在老人看来,只有长子家的儿子才能算长孙,对于小儿媳的说法她无法认可。不过,对于这样分配自己的遗产,老人似乎也有些内疚,她也不想一家人一直这么闹下去,于是松了口,表示愿意更改遗嘱。不过老人表示,她的遗嘱已经在公证处做过公证了,上面写明了房产给大儿子家的孩子,要改的话还真不容易。
昨天上班头一天,吴芳一大早就来到了白下公证处位于新街口商圈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站咨询相关事宜。公证员听了吴芳的讲述后告诉她,如果要更改或撤销遗嘱,必须要订立遗嘱的主体——她的婆婆来进行申请,她来申请是没有用的。于是,吴芳马上打电话让婆婆到公证处来,不过老人找了个借口拒绝了。对此,吴芳表示,回家不管想什么办法也要将婆婆请来。
看到吴芳家的这一情况,公证员也劝慰吴芳,从法律上讲,老人有自由分配自己财产的权力,换句话说,她想把房子给谁就给谁,可能跟哪个孙子是长孙没有关系。不过,吴芳却表示,既然婆婆说明房子是给长孙的,那么就一定要将哪个是长孙弄清楚,这是变更或撤销遗嘱的关键,她还要回家做工作。
看到吴芳这么执着,公证员摇了摇头,望着她远去的背影说,“看来这件事还有得折腾呢!”
调查一个纠纷引发的话题
谁是长孙?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虽然吴芳家的矛盾并未解决,但究竟谁是长孙却在调委会的公证员、调解员中讨论开了,有人说应该大儿子家的孩子是长孙,但也有人说应该是年长的孙子为长孙,不过谁都说不出个道理来,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对此,现代快报记者走上街头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40位路人,结果得到的意见竟然势均力敌,有18人认为大儿子家的孩子是长孙,有22人认为年长的孙子才是长孙。来自苏北的陈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我们老家的规矩,只有长子家的儿子才叫长孙,古代就有长房长孙的说法,在所有孙子里,不管他年纪多小,但还是最大的。”陈先生说,在他们那边老人经常会将家里的祖屋留给长孙,也就是长子的孩子。
而市民王小姐则表示,长孙长孙,顾名思义就是年纪最大的孙子,不管是哪个儿子家的孙子,谁年纪最大就是长孙。“我就是家里的长孙女,虽然我爸在家排行老三。”王小姐说,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少了,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了,估计再过几年就更没人知道长孙的真正含义了。
专家:
传统文化中长房长孙是为长
对于普通市民的各执己见,快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家贺云翱。对于这个问题,他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说,长孙就是长子的大儿子。”贺云翱说,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由于古代人妻妾、子嗣众多,便产生了一套传统的家族制度,在这套制度中,对于每个人的地位、尊卑有严格的制约,长孙是嫡长子的正房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而嫡长子也就是一家之主正房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当然,现在我们都是一夫一妻制,就不存在正房偏房了,所以长孙就是大儿子家生的第一个儿子。”贺云翱说,传统家族制度中之所以这样定义,主要是为了家产的分配等不发生纠纷。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家族制度的逐渐瓦解,现在很多人已经对这些传统知识有所淡忘了。“一些地方也确实出现过以年长者为长孙的先例。”
贺云翱表示,如果家庭中没有严格的家族制度,那么要确定长孙应该有长辈共同开会协商,共同来认定一个长孙。“我觉得小辈们都不要争,还是应该尊重长辈的决定。”
江苏众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老一辈人有长孙继承的说法,但在现行继承法中,对于长孙是没有明确规定的,不管是哪一个孙子,他们享有的继承权都是相同的。“当然,这是法定继承的条件下,如果老人有遗嘱,那么还是要尊重遗嘱的。”王春说。(文中人物系化名)
链接
“李氏老宅继承案”
判决长房长孙继承
2010年,现代快报曾连续报道“下关区热河路103巷李氏家族百年老宅继承案”。这处老宅可追溯到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当时,李家的老祖宗、晚清下关首富李均泰在此置办了地契,并生下了五房儿子。此后的百多年间,李家子孙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2009年6月,老宅面临拆迁,家族矛盾也因此产生。同年10月,五房的继承人之一将其他各房的继承人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对继承分配方案作出判决。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房产继承的分配方法始终是争议焦点。经过前期的调查和庭审,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按继承人数均分,还有一种则是“5+1”的方案,即房产由李均泰的5房儿子和长孙均分为6份。
由于本案的75名当事人中,多数人都表示应尊重“长孙继承”的传统,法院随后又专门咨询了民俗专家,在历史上的南京,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很认可这一民俗习惯,而且,在历次的房产权属登记中,李氏家族的长孙都作为单独的分支列出,这似乎能证明李家的老辈人有着很强烈的“长房长孙”观念。最终,2010年9月,在下关区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中,法院采纳了“5+1”的方案。
“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江苏励拓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明胜认为,在这起案例中,法院可能是考虑到这种被多数继承人认可的风俗以及历次的房产权属登记情况后,才做出了以上判决。而在一般的继承案中,“长房长孙”是一个不会被考虑的概念。“简而言之,法律里根本没有这么一说。“丁明胜表示,在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存在的情况下,法律一般是不认可”长房长孙“的说法的。
现代快报记者刘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