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2月10日报道,新“神曲”《金箍棒》一开唱,龚琳娜一如既往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日前,龚琳娜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称《金箍棒》其实有很多正能量,而自己未来的方向是做中国古诗词的音乐。谈到观众的娱乐心态,她说不要求所有人都理解,“中国的音乐条框太多,要打破,也要更接地气”。 关于《金箍棒》:有很多正能量 广州日报:对网上关于《金箍棒》的批评会感到意外吗? 龚琳娜:反正从《忐忑》开始就一直被人骂,骂并不意外。创新,一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这个很自然。 广州日报:很多人质疑你的这种解构对于一个神话传说是否合适? 龚琳娜:孙悟空千变万化,他的性格非常多变,我们要用音乐来表达他的性格,所以音乐里有很灵活、逍遥、大气、自豪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真的有点像孙悟空,我开了句玩笑,说各路神仙开始骂,孙悟空做什么事的时候也一直被人批评,但是孙悟空永远不变的是他的真诚,不畏权威。引发争议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没有坏处,在当今这个以流行音乐为主的舞台上,我们民族音乐团队能被关注,是不错的事情。 广州日报:面对强烈的批评,你的心理会有变化吗? 龚琳娜:我的心理会更强大。《金箍棒》其实是难过《忐忑》的,你如果没有强大的声音技巧和戏曲功底和这种气场,你拿不下这首歌。所以唱完《金箍棒》以后,我更加感觉自己浑身有力量,有能量。这时候我就更加自信,不信你也试试唱,你让身边的人唱,如果大家唱《金箍棒》,你的正能量会更多。 关于观众批评:不要求他们理解我 广州日报:从《忐忑》开始,你就饱受争议,你如何看待在这个过程中和所谓学院派间的分歧? 龚琳娜:我就是学院派毕业的。我以自己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而自豪,同时音乐学院每一次校庆、重要活动,我也会回去演出,我也在中央音乐学院做过讲座,我不觉得跟学院派有什么冲突,我只是觉得现在的声乐教育更要关注我们传统的声乐技巧,更加去研究各个地方的民歌和戏曲的演唱技巧,需要更多地接地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