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搜索
成长手册
查看: 180|回复: 1

这个清明节去红卫兵墓园祭奠什么

[复制链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13-03-30 07: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唯一的红卫兵墓园即重庆“文革”红卫兵墓园即将于今年清明节开放。墓园里埋葬着上百名红卫兵和造反派,他们基本上都是在1967年5月至8月间被打死的中学红卫兵和重庆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工人造反派,年纪大的多在十几岁或二三十岁,最小的仅11岁。此墓园于2009年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人民网3月28日)  从背景资料中获悉,该墓园成为文保单位,经历了一系列坎坷,幸赖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而今重庆市决定在清明节开放红卫兵墓园,供人参观祭奠,这一开明之举殊为难得。
  到清明那天,来参观凭吊的应该会有死者家人、亲朋、同学同事,也会有曾遭其迫害的受难者本人及其家人,还会有更多不明真相的好奇者。当形形色色的人站在墓碑前,念着死者的名字,面对这样的碑文:“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可挨打,可挨斗,誓死不低革命头”,他们心中会是什么样的滋味?
  如果开放红卫兵墓园仅仅是为了让死者家人寄托哀思,让受迫害者发泄心中积怨,让其他人收获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那开放的意义就很有限,也会大大降低其文保价值。
  开放“文革”红卫兵墓园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让公众记住那段历史:在1967年夏至1968年夏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重庆市武斗见于官方记载的就有31次,动用枪、炮、坦克、炮船等军械兵器计24次,645人死亡。其中绰号“尸长”的大学生郑志胜专门负责处理尸体,经他手的尸体近300具,其中送往沙坪公园即如今的红卫兵墓园埋葬的就有200多具。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公民,在厂里是好工人,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儿子,可为什么一旦臂膀缠上红卫兵的袖章,就立即成为施暴者,最后又为同胞所杀?
  人为什么一夜间就会变成魔鬼?
  今人走进红卫兵墓园,并不是为了单纯祭奠某一个长眠地下的红卫兵或造反派,而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探寻造成十年“文革”悲剧的深层原因,然后正视和肃清现实中的“文革”遗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庆方面决定在清明节开放红卫兵墓园,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如果说红卫兵墓园是一座微缩的“文革”博物馆,有助于国人抵御“文革”遗忘症,那它还有一个强大功能,即提醒我们如何看待这几百名红卫兵的亡灵,是宽恕他们,还是永远记恨他们?重庆一中某校长因为仇恨而于上世纪70年代“爆破”了一处红卫兵墓;重庆一名受过“文革”迫害的老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里面所有墓碑都是‘文革’的耻辱柱,一看见它们,想起它们,我的心就会痛起来。”
  笔者的答案是宽恕他们,当然前提是还原真相。被还原后的部分历史真相告诉我们,“文革”时期,无论是作恶者还是受害者,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值得为后人记取——如果他们死了,我们就为他们洒一掬同情之泪;如果他们还活着,我们希望他们将真相告诉今人和后人,如能辅之以忏悔则更好。
  没有真相,就谈不上宽恕;没有宽恕,就不能达成和解;没有和解,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深受种族隔离政策之苦的南非之所以有今天,就因为遵循了这条和解途径,同样,在处理“文革”遗留问题时,我们也应遵循这样的解决路径:真相——宽恕——和解。
  最后,让我们记住促成南非走向和解的大主教图图说的这句话吧:“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梦魇,现在,噩梦结束了。宽恕不是忘却而是铭记,宽恕就是希望,没有宽恕,真的没有未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13-03-30 17: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贵论坛 fglt_net ( 粤ICP备17142973号-2 )

GMT+8, 2025-8-23 19:05 , Processed in 0.105053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