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搜索
成长手册
查看: 236|回复: 1

理不清的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

[复制链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13-05-05 0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段时间以来,就微信收费一事,舆论场中纷纷攘攘。央视等报道称以部分德国电信运营商对类似微信产品收费为例,认为微信收费是“国际惯例”。此论调遭到了网友的调侃,其中独立评论人李承鹏对此作了一个形象的概括:“央视新闻说:德国部分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了。果然此时他们跟国际接轨了。他们一直有两件兵器:一叫国际惯例,一叫中国特色。视需要而举起哪件兵器。就像忘了人家是自由竞争而非垄断,收费只是部分且平时收费相对收入而言比中国便宜,民众有选择权。有谚形容中国式收费:光屁股骑老虎,既不要脸又不要命。”
顾名思义,“国际惯例”,是指植根于国际交往实践,在长期反复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某一特定领域内的习惯性做法或 通例。国际惯例必须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适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并得到公认的习惯做法。因此,国 际惯例必须有一定的“面”和“量”,并且要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然而,在当今中国,无论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垄断行 业,还是专家学者、地产商人、政府官员,都可以很随意的从自己的贴身衣袋里掏出众多明目繁多的“国际惯例”来,于是, 各种老百姓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出炉了。
当然,“国际惯例”也不会是单独存在的,当真正的“国际惯例”不再符合有关部门的利益之时,“中国国情”就会 及时跳出来“救急”。所谓“中国国情”,其涵义本来不难理解,就是一个中性的学术术语,但在不同场合它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解释。如 ,一穷二白与地大物博、勤劳勇敢与因循守旧、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贫穷落后与盛世升平,这样一组意义截然相反的词汇, 恰恰是“中国国情”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不同表述。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国情”也被恰当地运用到了利益集团安抚 民众的解释之中。
关于“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在很早前我们就像看笑话一样看着一些行业和“有关部门”视情况需要祭起着两面大旗。银行卡收取跨行查询手续费时称是“国际惯例”,民航业收取机场建设费时称是“中国特色”,在为延迟退休造势时称是“国际惯例”,在回应退休双轨制时称是“中国国情”……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13-05-05 09: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支持 。。。。。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贵论坛 fglt_net ( 粤ICP备17142973号-2 )

GMT+8, 2025-10-14 06:08 , Processed in 0.075490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