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赛第三场,公牛队史第一小前锋、现任球队大使的皮蓬再次到联航中心助阵,对此有记者调侃:“今天的比赛,是由斯科蒂·皮蓬拿出的比赛用球……他能不能防守勒布朗10到12分钟,好让吉米·巴特勒歇会也好。” 这是个很好的笑话,而且信息量很大:既是致敬公牛传奇,又是为已经四场比赛打满48分钟的巴特勒致敬。更何况,最近两天芝加哥的体育人已经开始探讨“巴特勒会不会是我们下一个皮蓬”的话题。 虽然只是个“噱头”,但现在的巴特勒,真有些像刚入行时的皮蓬:防守起家、身高臂长、跑跳出色,皮蓬来自“小学校”而巴特勒是首轮最后一个顺位、菜鸟赛季都以磨炼和等待为主、第二个赛季抓住机会上位,靠顽强防守、敢打敢拼和出色的体能,获得众人的瞩目。 就像当年奥克利当着摄影机,恶作剧般“欺负”年轻的皮蓬一样,巴特勒在更衣室里也是个青涩的“受气包”: 两年间,几次采访公牛,都在他们更衣室看到大伙“调戏”巴特勒的场景:去年三月他有机会出场、记者采访他,邓坏笑着站在不远处出怪声;本赛季挑战尼克斯后,内特·罗宾逊假装采访他;在他第三次季后赛打满全场后,有记者干脆用“钢铁侠III”和他打招呼。 去年锡伯杜聊到巴特勒时,多次笑着用“那孩子”来称呼,还说“会好好照顾他”。 随着时间推移,巴特勒的形象,也慢慢从“人见人爱”的孩子,进入当下的“钢铁侠”模式:锡伯杜不再说“孩子”;球队把他当作防守詹姆斯的屏障;队友们不再那他调笑而是吼着拍打他、加油;球队公关还专门在赛前把他拉到更衣室外的通道里,以满足ESPN等媒体的专访要求———采访时,巴特勒以近乎标准的跨立站姿,认真地一问一答,依然很青涩。 阿泰斯特(微博 阿泰斯特)(慈世平(微博))、费泽尔、邓、巴特勒……当全联盟一直等待“下一个乔丹”而不得时,乔丹的老东家仿佛更务实地培养“下一个皮蓬”,就看巴特勒能否接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