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搜索
成长手册
查看: 69|回复: 0

[转载美文] 【一杯美式】还是那时年味浓

[复制链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22-02-02 22: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来了,思绪万千,如今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因为平常的日子和过年差不多。要说年和平时的区别,无非是多贴了几幅门对和放鞭炮了。生活好了,年味儿却淡了。
      记得七十年代过年,虽然物资相对匮乏,生活水平和现在不能相提并论,但是那个热闹劲儿真让人留恋。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是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一进腊月东北农村就为过春节,忙碌起来了。特别是小孩子,进入了春节倒计时。
      首先登场的是蒸豆包,洒年糕,因为它不需要用太多的钱来完成。队里分的黄米和芸豆,通过多道工序加工就能完成。当时大米白面平常日子,还没进入寻常百姓家,黄米面也是稀罕物,不是帮年靠节,也很难见到如此美味。还有个讲究,蒸豆包寓意蒸蒸日上,洒年糕更是年年登高。
      腊八前后杀年猪的多了,但是够大的猪不多,一百八九十斤都是“大肥猪了”。虽然它吃糠咽菜,但是育肥的肥猪是得用粮食贴补它的伙食的,不然这肥猪更肥不起来了。现在都爱吃瘦猪肉,那时你在猪身上找肥肉都难。
      当时统购统销的政策是收留各半,就是每两头猪得交给国家一头,说供给城里人,也不知道城里人给老农民啥了?他们八小时工作制,又是法定假日又是礼拜天的,商品粮里粗细搭配。农民老大哥披星戴月地劳作,还有断顿的时候呢!哭着喊着养头肥猪,孩大老小盼一年了,还不一定吃到嘴,因为得给人家平时不断炊、偶尔开开荤的城里人留一半。
      看别人家杀猪,小孩子就问大人咱家哪天杀猪啊?有的答复,咱家不杀猪,得购(卖)出去换钱和粮票。有的答咱家哪天哪天杀。得到咱家今年不杀猪信儿的孩子们就没了盼头了,知道家里哪天杀猪的孩子,每天都高兴地计算着日子。
      腊月过半收拾屋子粉刷房子的,洗衣服拆被褥的,杀鸡的,做豆腐的。甭管干什么的都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到了腊月二十以后,屯里的大秧歌就会操练起来。小伙扮上白胡子老头,扮上梳疙瘩鬏儿的老太太,傻柱子骑着毛驴儿上阔大爷面前讨要小老妈,还有老汉推车,唐僧师徒也跟着凑热闹。男女不分都扮上了,有花枝招展的上妆,也有咋丑咋扮的下妆。锣鼓点儿一响,扭得那叫一个漂亮,练它个十天八天就为了春节那几天,给南北二屯的父老乡亲拜年。



      二十七八这两天,可忙坏了村里的文化人,因为满屯子能写毛笔字的人不多。什么春联、福字、对联一天说不上得写多少。炕上放个八仙桌,你裁红纸我研墨,他凑词来我编嗑。壶里沏的茶叶沫,渴了自己倒水喝。没活的地桌打扑克,等着写完回家贴。
      说起这写对子,这节目来了。呵呵,当时没有买的,都是手写的,但是这词太老了,什么“天增岁月人增寿,福满亁坤喜满门”,诸如此类的词年年都是,所以写对子时,大家就花样翻新,你编我也编看谁编得好,看谁编得圆。
      除夕那天更是热闹非凡,吃完团圆饭,个个乐欢颜。大人打扑克,孩子家家串,放你两个炮,点我几个鞭。张家端花生李家嗑瓜子,糖块兜里揣几块,伙伴跟前显一番。
      除夕夜里不休闲,孩子提着红灯笼,嘻戏玩耍在外边。大人和面包水饺,钢蹦儿(钱)藏在馅里面。九、十点钟把神请,鞭炮响震天。吃过年夜饭,祈盼明年把运转!
      那时物资匮乏,但是年味儿足。家家都没啥钱,个个希望满满,快乐无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贵论坛 fglt_net ( 粤ICP备17142973号-2 )

GMT+8, 2025-8-28 16:27 , Processed in 0.04555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