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搜索
成长手册
查看: 436|回复: 29

精英日课之自我提升-----年轻人的职业探索期

[复制链接]
富贵成长手册

已抛锚 成长值: 10070

数字藏品   总持有: 6

  • No.262
  • No.163
  • No.151
  • No.147
  • No.131
  • No.103
查看更多藏品>>>
发表于 2023-07-10 08: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中国年轻人就业形势很严峻。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7月,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是19.9%,对于一国经济来说这是严重问题。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这段时间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段插曲。应该怎么面对这段艰难时期呢?

我可以提供几个研究结果,我认为这些研究能加深你对就业的认识。市面上很多流行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讲四点。

1. 大学还有用吗?

因为很多大学生毕业没找到工作,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现在大学生已经太多了,应该少让一些人上大学,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的人去做产业工人。这是绝对错误的认识。

经济学家蔡昉2018年出了本书叫《四十不惑》[1],有对一些经济热点问题的解读,其中提到一个关键认知:考察国外的经济体,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来都没有哪个国家发生过“大学生太多了”的事情。大学生只有不足,没有过剩。

有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说,不管是看中国大学扩招之前、还是扩招之后的数据,都表明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比低教育阶段高。也就是说你学历越高,收入就越高,你上大学这笔投资是绝对值得的。

比如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后,相对于只有高中【违规内容】的人,那些拥有专科以上【违规内容】的人的平均工资水平领先前者的幅度越来越高。到2009年,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经比高中生高出49%,而且还在继续提高。

再看劳动力市场,现在的用人单位是更愿意用高中生还是大学生?事实是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更高。是,有时候职业高中学生一毕业就能进工厂而大学生却毕业就失业了,但那并不是因为大学这个教育阶段不对,而是因为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有问题,培养出来的人不能立即满足劳动市场的需求。如果一个大学生拥有比较高级的职业资格zheng丨书,掌握一门高级专业技术,他永远都是供不应求。

中国是这样,美国是这样 [2],全世界都是这样。大学【违规内容】会越来越值钱,你投入教育的资源越多你的回报就越大。这就叫「人力资本回报的边际效应递增」。哈佛校长有句话说你要是觉得大学贵,那你试试无知的代价。你要是觉得中国大学生太多,那你试试全民无知的代价。

但话说回来,刚毕业大学生的工资的确不高。尤其是海外留学回来的学生,他们出国留学已经花了一大笔钱,回国一看工资这么低,算起来不知道工作多少年才能收回留学的学费,这又该怎么看呢?关键是你不能只看第一年的工资。

高等教育的真正优势在于它提供了灵活性。中国大学虽然知识体系落后,但它毕竟是通识教育。微积分是个硬功夫,英语需要你真学。大学怎么也能教一点自由技艺,提升的是综合素质。这就使得大学生可以有一个复杂的职业生涯,他一生之中可以换很多次工作,他有学习和适应能力,他*值得*被升职。他有充沛的后劲。

职业高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不是一个通识教育,它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训练出一些只会单一技能的工人。这样的人后劲不足,不能灵活换岗位,更谈不上跨行业求职。更何况现在中国职业教育弊端极多 [3],根本没有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

有些人认为发达国家搞去工业化已经吃了亏,中国必须把工业做大做强,所以需要很多很多工人 —— 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认识。首先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不但没有落后而且还在增强;其次包括中国在内,大国制造业就业人数都在减少,而这是因为自动化程度在加深。中国制造的确必须做大做强,但是车间里更需要的是工程师,而不是只会拧螺丝的职高毕业生。

如果有一个大学生刚毕业拿到的工资很低,或者还没找到工作,不用太担心。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找。

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大学生,本来就不是一毕业就找到自己最理想的工作。你并不知道你最该干什么,你总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匹配。

第一个工作不满意?很正常!换一个就是。哪怕换行业都没问题。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2. 跳槽能涨工资吗?

当前一个就业趋势是年轻人非常喜欢跳槽。据说领英的研究报告显示,以前70后都是第一份工作干4年才换工作,80后是3.5年换,90后是19个月就换,95后则是第一份工作干7个月就辞职了,而且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没有找好下家就裸辞。

是现在的年轻人太不安分了吗?还是现在职场有毒,公司都留不住人?你横向纵向比一比,其实不是中国这一代年轻人变怪了,而是现在的中国变正常了。

成熟市场经济里的年轻人本来就应该频繁跳槽。我们看美国的数据 [4],20-24岁的年轻人每年换工作的概率超过30%。人总是到了35岁以上才稳定下来。
当然中国95后换得更猛,但这个普遍规律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应该多换工作,才能找到你合适的。

网上有些关于跳槽的惊人说法。有的说自己一跳槽工资就增加了一倍,有的说自己在公司干了很多年老板也不给涨工资,离职之后老板招了个啥也不会的新人,工资却比自己原来高50%!这些说法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我也没有找到中国关于跳槽和工资之间关系的数据。

但是有一个美国的数据,是刚出炉的结果 [5]。这个研究考察1995至2019年美国劳动市场工作调动情况,说对于收入排在后25%的人群,建议跳槽。因为统计表明,他们如果只在公司内部调动工作,会比跳槽到新公司收入要低7%。对这部分人来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树挪死人挪活。

但如果你属于工资排在前25%的高收入群体,你最好谋求在公司内部升迁。因为统计显示内部换岗会比跳槽的收入高6%。

这个研究恰恰暗示年轻人应该多跳槽。收入高的大多都是比较资深的员工,他们已经被公司*看见*了,人们知道他们是谁,认可他们的价值,他们留在熟悉的环境中最能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年轻人,既然你收入低,说明你还没有被人*看见*。

如果你还没被看见,跳槽的意义就不是涨工资那么简单,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3. 跳槽对职业生涯的真正好处

2014年美国有一项研究发现 [6],如果你二十多岁的时候经常换工作,你会更容易找到你理想的工作。也就是说到你三四十岁的时候,你会更喜欢你的工作,你的收入也更高。

所以年轻人多换工作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利的。年轻人的失业率高并不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工作 —— 他们只要想找总是比中年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 而是因为他们干不长,总辞职。

这不叫任性,这叫探索。

现在美国年轻人的辞职频率跟几十年前是一样的,但现在的一个新趋势是,这些人离职后会比以前更可能找一个全新领域、跨行业的工作。他们探索的范围更广了。

专业对口、大学毕业包分配、一个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真正教你的不是具体知识,而是学习和适应能力,是能随时转换为流行技能的内功。

我们专栏以前讲《指导生活的算法》[7] 时说过,人在年轻的时候都要有一个探索期。我们当时举的例子是探索结婚对象:你应该用前37%的求偶期探索,用剩下的时间锁定。年轻时候多探索,恰恰是最理性的选择。

那你说我已经不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了,我的职业生涯似乎已经成熟,那我还需要探索吗?是的!只要你从事的是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你一生都需要战略性的探索期。

我们专栏以前讲过一本书叫《巴拉巴西成功定律》,专门用大数据研究高手的职业生涯。巴拉巴西有个中国学生叫王大顺,王大顺现在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他2021年的一项新发现 [8] 很有意思。

王大顺好奇的是,为什么很多创造者都有类似「爱因斯坦奇迹年」那样的经历,也就是在短短几年之中连续出特别厉害的作品。他把这种现象称为「连续火(hot streaks)」,也就是像打篮球「手热」一样,怎么投怎么有,真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王大顺曾经以为这种爆发是随机的,但后来发现不是。

王大顺的团队考察了两千多个艺术家,四千多个导演,两万多个科学家,统计了他们几百万个作品,用了一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做数据分析。他们发现了连续火的秘诀。

简单说 [9],你要先有一个「探索(explore)期」,再接一个「深耕(exploit)期」。

所谓探索期,就是在几年内,你各种题材、各种风格都尝试一下,尤其是最好尝试一些此前没人做过的、实验性的东西。等你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也最有前途的方向,就进入几年的深耕期,专门在这个方向上用力。这个深耕期,就有可能给你带来连续火。

比如说电影《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指环王》是他的事业巅峰,是个奇幻片。那你说杰克逊是不是一直以擅长拍奇幻片闻名呢?不是!在《指环王》之前,他拍过恐怖片、喜剧片、剧情片、各种类型的片,那就是他的探索期。有了那个探索期,他才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类型,专攻《指环王》系列,获得连续火。

王大顺的研究说,那些一生都在漂泊毫无定性的人是不太可能成功的,那些一辈子专攻一个小领域的人也不太可能成功。最成功的是那些经历几年探索期,再接几年深耕期的人。而最有志向的创造者还不会止步于此,他们连续火了几年之后会感到枯竭,就再去经历一段时间的探索期,尝试一些全新的东西,然后再来个深耕期。

借用一个现在特别有正能量的词叫「专精特新」,最理想的职业生涯应该是这样的:

特新 → 专精 → 特新 → 专精 →……

王大顺还发现,这个策略不仅仅适用于年轻人。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按照这个模式规划职业生涯。

这正是我们专栏多次提倡的道理,这就是「寻宝者思维」「通才」「T型人才」。王大顺的发现是把探索和深耕的原则变成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猜测,探索期带给创造者的应该不仅仅是找到了一个好方向,而是自身技能和视角的丰富,是气质的全面提升。你不是突然发现你是谁。你得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经历过很多很多事情,才能*成为*那个谁。

我特意查看了彼得·杰克逊的维基百科页面,他这几年没拍奇幻片,改拍纪录片了。年近六十,开启了新的探索。

有的95后说辞职就辞职了,有的95后却拼了命也找个稳定工作,被一些人称为“上岸”,是啊,海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些人只想要能一眼望到头的稳定日子。

那可能是你的选择。但是,当你听说有人裸辞的时候,你应该给这样的人尊敬。真正的精彩都在海里,而且岸上未必安全。

富贵成长手册

数字藏品   总持有: 1

  • No.136
查看更多藏品>>>
发表于 2023-07-10 08:3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好的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23-07-10 08: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帮顶一下了…………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23-07-10 08:3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看看了啥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23-07-10 08: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富贵有你更精彩。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贵成长手册

 成长值: 1150

数字藏品   总持有: 1

  • No.7
查看更多藏品>>>
发表于 2023-07-10 08: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年轻人的职业探索期!!!!!!!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23-07-10 08: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1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23-07-10 08: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精英日课之自我提升-----年轻人的职业探索期
https://www.fglt.net/thread-6952427-1-1.html
(出处: 富贵论坛 fglt_net)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23-07-10 0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帮顶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富贵成长手册
发表于 2023-07-10 08: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点贡献

提升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富贵论坛 fglt_net ( 粤ICP备17142973号-2 )

GMT+8, 2025-11-7 11:26 , Processed in 0.159451 second(s), 9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